鸿海集团富士康成长经历,只经历一家公司:
2002.06-2003.06 品质工程师
2003.07-2004.08 品质组长
2004.09-2005. 10 品质课长
2005. 11-2012. 11 品质处长、品质总监
20012. 12-至今担任公司 品质总监、质量总经理、董事长特别助理
Part1--2012.12——至今
公司名称:鸿海集团国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009年富士康收购苏州国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公司搬迁越南,2019年调至越南工作---至今;
工作职责:
1、统筹质量管理、生产管理:管理着公司二家生产工厂,昆山一家越南一家,近2000名人员的管理团 队,体系与产品认证部门、QC部门 (IQC/IPQC/FQC/PSI) 、QE部门(SQE/DQE/PQE/CQE)、测试中心,整体负责公司的质量管理、团队建设与人员管理工作;
2 、持续改进推进:公司内部推进六西格玛工作方式,主导六西格玛绿带、自主管理/QCC、精益提案改善项目与活动,重点推进重点质量改善,将资源聚焦在解决了痛点质量问题,解决诸多老大难问题
3、新产品质量管理:质量管理前移,选拔了经验丰富的DQE团队充分参与到产品开发项目中,对产品设
计方案进行评审,最大程度的发现问题,并跟踪问题点直至闭环,确保在发货之前解决掉所有的风险点,
2022与2023年投放市场新产品,MP阶段全检合格率均可以达到在98.5%以上
4 、量产产品质量管理:主导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以及出现质量问题点的分析,通过各部门对出现的各类质 量问题进行根因分析,根本上解决现场遇到的问题点,保障质量问题得到改善,保障交付节拍顺畅监督各 产线的工艺纪律执行、4M1E变更点监督,关键控制点的执行情况,产品的规模性牵头组织不合格品的评审 与处置质量数据的收集并进行分析,组织8D分析会、每周的质量周会,每月的质量例会,客户质量例会, 经过努力当前的产品一次性客户验货合格率基本上可以达到100%;
5、供应商质量管理:负责定期对供应商进行供货质量保证能力审核、质量表现考评与考核、新供方导入过 程中的质量评审,并培养关键性与战略供方的质量保证能力,淘汰与暂停质量管控不合格供应商, 逐步提升 供应商的进料一次交料的合格率,合格率从以往的94%提升至当前的98%,产线因供方质量问题异常停机/返工时间下降了40%,关键性物料产线退次下降30%
6 、质量体系建设:建立、维护与持续改善现有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其适宜于公司需要的,整体的质量管理框架,通过内审与专项审核的方式,确保其流程有效的运行,负责客户、第三方的验厂、飞行检查工作,负责公司各类型产品的合规性认证工作如3C、UL认证、人权认证等
7 、对接客户质量、客诉处理工作:对接客户或第三方的审厂、产品验货工作,确保产品合格,建立市场
质量预警机制,对客户以及质量表现、产品评分,返修率、市场质量退货、客诉和舆情进行分析, 对红线产品落实处理,立项改善对接客户方客诉问题,快速响应,负责客户质量问题积极整改、监督、 效果落实等闭环控制和管理,组织各相关部门开展调查分析、纠正和预防、风险评估、统计汇总、质量预警等
8、质量战略目标绩效指标分解:基于公司目标制定质量提升实施方案与分阶段的质量目标,通过有效 的策划、质量的管控、持续改进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继而达成公司质量战略。质量指标分解至各部门、各关键岗位、与薪酬体系挂钩,确保质量指标落到实处。通过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不断的提升产品的质量,持续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9、人才培养、质量团队建设:负责系统性搭建、重组质量团队,人员梯队建设,按照质量模块化管理, 培养提升各基层质量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能力、重点培养质量团队中的骨干与中坚力量; 内部提拔优秀员工建立起团队的层级与梯队,明确员工上升与发展通道,管理与技术双通道。首先从员工的质量意识与执行力着手系统开发品质相关培训教材,每周组织课程交流会,以及引进外部咨询机构实施相关培训,运用六西 格玛的思路提升相关团队解决问题的能力。
Part2---2002.06-2012.12
部门:总经办
上级:董事长
公司名称:鸿海集团富士康科技 (昆山) 有限公司
担任职位:品质处长、品质总监、 董事长特别助理
下级:500人
1、整体质量:全面负责公司的品质管理工作,为公司品质部负责人,重组质量部门架构,提升品质管 理在 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品质部(SQE/DQE/PQE/)、质量体系、质量检验部(IQC/IPQC/FQC)、失效分析与售 后服务部 (失效分析/技术支持/售后维修) 入职后将分散在各部门的质量模块,进行凝聚整合为质量管理 中心,最终形成了高效战斗力的团队,支撑后续的质量提升工作;
2、质量战略:并基于公司战略方向,制定质量方针与各项质量目标,以公司质量目标为导向,将质量 目标分 解为具体实施举措、组织制定各项具体质量提升实施方案、举措,跟进执行与结案情况。构建& 优化企业质 量管理体系,推进质量改进规划及质量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全员的质量意识、高标准要求自己,形成全 员的质量文化;
3、体系建设: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ISO9001、IATF16949、ISO14001、ISO45001)制定、完善、优化各层级的制度文件,包括质量检验、质量控制等相关操作规范与程序制度,并通过内审、管评、专项审核等方式监督体系执行情况。负责产品的定期送检、备案、体系年审/认证、其他资质证书的办理,质量行政主管部门、检测机构、认证机构等的日常对接;
4 、持续改进:持续进行质量改善,负责组织召开重大痛点质量问题专题会议,协调各部门开展重大质量
改善与成本降低项目,组织开展各类型的质量改善活动 (如质量策划、六西格玛、CIP、QCC小组等) 确保质量 成本不断降低共计公司实施六西格玛绿带课题32件,CIP提案改善850件,创造直接经济效益 达到8000 万以上,有效改观的产品的内外部质量表现;
5、客诉处理:改进重大质量项目,按照公司要求,组织各部门对出现的重大质量问题进行改进,确保 达成 质量改进成果;负责公司质量事故与客诉的处理,质量档案数据库、经验库建立,并建立客户抱怨、投诉 等快速响应机制,提升顾客满意度;
6 、产品质量提升:负责供应商物料检验、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和实验室管理工作,确保产品正确放行, 对产品质量负责;各部门合作建立、审核、实施物料和产品的合理、有效的质量控制规范,持续提升产品质量控制水平和检验效率;组织解决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整改、监督、效果落实等闭环控制和管理;实施产品各环节质量监控工作,及时发现与解决产品质量问题,组织开展根因分析,追根溯源,从根源上解决质量问题,主导重大质量风险和质量事故的处理工作,同时进行风险预判,识别潜在风险在出现问题之前消除风险。
7、质量培训:负责质量培训计划,组织对生产中心所有员工的质量教育、培训、考核、宣贯等工作, 组织各种有助于提升质量和质量意识的活动;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实现了自身与企业共成长,获得了一些值得自豪的成绩,企业同时获得更加显著的经济效益,宏观质量是满足客户的需求和目的, 包含了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而很多时候服务质量又依托于产品质量,期望以此提高客户满意度,提高客户忠诚度,
降低成本同时也在项目过程中提高了团队的质量意识和质量改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