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报对象: 技术副总
团队规模: 10人
职责:
1. 新项目:管理端到端流程,涵盖项目报价、产品评审、工艺开发、试生产问题解决、量产爬坡及移交。
2. 量产管理:维护日常工艺稳定性,确保准时交付,解决质量问题,推动效率/质量/成本改善。
3. 工艺标准化:
· 制定/优化标准化流程(项目管理、产品/工艺开发、问题解决、精益实施)。
· 建立工时评估体系、标准工艺路线、标准工时及产能基准。
4. 精益生产:
· 组建精益团队及评价体系,推行精益工具/方法,识别改善机会并执行降本项目。
5. 低成本自动化(LCIA):
· 组建LCIA团队,降低外部设备依赖及成本。
6. 战略规划:制定符合公司战略的智能制造蓝图。
7. 内部顾问:支持管理层战略计划。
工作业绩:
· 订单到现金(OTC)流程优化:交付周期从75天缩短至60天,准时交付率(OTD)从83%提升至90%,库存成本从6000万降至5000万。
· 团队建设:建立LCIA精益团队,定义岗位职责(JD)/工作范围(JR)/KPI体系,明确部门任务。
· 产能与成本项目:主导5个产能扩建项目(预算550万元)及10+降本计划(投资195万;年省120万)。
· 重点客户项目:获得万里扬(年销售额3000万)、潍柴、威睿、三花及小米汽车项目。
· 泰国BOI流程:优化工厂建线审批流程,加速北美市场拓展。
· 标准工时项目:制作标准工时等相关模板(工时观测、MTM-UAS分析、动作分析、换模换型分析、浪费点识别等工作模板),制定工时观测及后续工作计划。
进展情况:第一步(7.1~10.31),组织工艺人员对所有设备、产线的top3(订单需求)产品或零组件开展工时观测,同步观察换模换型作业、现场浪费点等工作,目前完成进度>80%,预计可适当提前。第二步(11.1~11.30)针对收集的工时数据、换模换型和浪费点信息等,进行分析、分类整理,为第三步(12.1~2026)标工建立和改善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