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籍华人。东北大学工学研究科应用化学专业硕博连读。毕业后留校2年,担任反应化学研究所助教,从事聚硅烷合成和应用研究。之后在东北工业技术研究所,担任博士后研究员,从事纳米科学和纳米材料研究。2000年至今,任职于本田技研,主要从事动力锂离子电池研究开发工作。从2010年前后开始,混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开始由镍氢电池转向锂离子电池,加入锂离子电池研究开发团队、动力锂离子电池寿命衰减的课题组,运用物理和化学知识,对拆解电池进行周密分析,进而对电池衰减机理进行了推理,最终构建衰减模型。为整车设计提供了有效数据。在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课题组,主要从事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湿法制造工艺,具体包括从固态电解质的选择,正极活性材料的选择、开始到固态电解质与湿法溶剂的化学反应,电极制造工艺等一系列过程。也包括电池制造工艺和使用过程中的衰减机理。对电池的性能要求来自整车设计团队,包括电池的设计性能和耐久测试要求等。此外,了解导电性聚合物的原位电化学红外色谱分析、导电性聚合物的原位电化学AFM测试、催化剂和内燃机的废热改善汽油的辛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