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我国南开大学取得的一项突破——用脑波控制汽车。和其它脑机接口系统的工作原理一样,驾驶者需要佩戴特殊设备捕捉脑信号,从而调整汽车的前进方向。

南开大学研究人员张昭(音译)参与了汽车研发,他解释说,设备由16个传感器组成,可以捕捉脑电波信号。科研人员还编写了一套计算机程序,能够选择相关脑电波信号并进行翻译,最终转化成控制汽车的指令。目前研究人员可以用意念操作汽车前进、后退、停车、锁车、开锁。
早在几个月之前的时候,外媒就曾报导过一个由脑电波控制的浮动的鲨鱼机器人,他们的工作原理却有些类似,驾驶者通过佩戴特殊的设备以捕捉大脑指令,从而调整汽车的前进方向和状态,该设备由 16 个传感器组成,可以迅速及时的捕捉脑电波信号。并且,科研人员还为此专门编写了一套计算机程序,以翻译脑电波并进行相应的操作。在展示中,研究人员共为我们进行了前进,后退,停车,锁车和开锁等“表演”。
负责此项研究的是南开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副教授段峰,他认为该技术可以为人类提供服务,在不久的将来,将脑控技术和无人驾驶技术结合是极有可能的。段峰副教授还说:“无人驾驶技术进一步发展能为我们带来许多益处,因为在无人驾驶汽车平台下我们可以更好地完善大脑控制的各项功能。不管是无人驾驶还是有人驾驶技术,机器都为人服务的,这一点并没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