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一直有“世界工厂”之称。在只有2500平方公里的面积上云集着五六万家制造加工企业,曾经的人力资源优势使得加工贸易在这片土地上如火如荼地展开。但是从2014年开始,各种关于东莞代工企业的消息不断,中国代工产业正遭遇着转型困境。
近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播出了对东莞制造业的调查报道,并提到了“订单减少,用工成本上升,东莞代工业遭遇寒流”。
那么,在企业更替以及机器换人浪潮下,今年东莞整体用工情况究竟怎样?此前一直存在的“用工荒”是否将由此迎来逆转?东莞市人力资源局相关人士对此则回应称,前三季度东莞全市用工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东莞用工紧张情况略有缓和,但局部性、结构性用工短缺仍然存在。

往年这个时候,由于大部分制造业企业忙于订单赶制,或者为明年提前储备人才,东莞都会迎来用工小高峰,各种“年底用工难”、“高薪难觅人才”之类的报道在这个月份都会见诸报端。但今年底,东莞的用工状况似乎有了转变。
李洋在东莞创业十多年,以前他名下有好几家鞋材厂,同时拥有一家劳务派遣公司。用他的话来说,“行业形势一年不如一年”。今年7月份,李洋关掉了自己最后一家鞋材厂,专注经营劳务派遣公司。但他没想到的是,从实体制造业抽身,劳务派遣公司今年的日子也不好过。
“往年这个时候是东莞工厂用工旺季,工厂天天加班赶订单。但今年形势确实不好,很多工厂都没什么订单,都不敢招工。”李洋告诉记者,这一两年来,新塘工业区里一些大厂逐渐削减成小厂,部分小厂逐渐退出生产。“今年新塘工业区里很多厂房都租不出去。”
“我们还好一些,但现在东莞很多劳务公司已经派不出去人了,一些劳务公司也跟着停业。”李洋表示。
东莞市人力资源局提供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从用工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人力资源市场平均求人倍率为1.26(求人倍率=岗位数/求 职者人数),对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09,表明用工紧张情况有所缓和,但由于求人倍率仍在1以上,说明企业仍有一定的用工需求,仍存在局部性、结构性的用工短缺。
“东莞塞车,全球缺货”,一度被用来形容“世界工厂”东莞制造业曾经的盛况,而这一轮的危机,恰恰也暴露出了代工企业没有品牌和技术的短板。不止是东莞,全国很多代工企业的遭遇也是一样的。在人力成本提高,海外需求不足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叠加之下,传统的“中国制造”走向微利时代已是一个大势所趋,要摆脱这种困境,代工企业必须从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两方面着手转型,通过创新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