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些年,各个科技巨头针对汽车智能化改造纷纷布局,成为移动互联网抢占的下一个空间。汽车比一般硬件大得多的空间,也让其具备更多改造的可能性,赋予了汽车智能化无尽的想象空间。
科技巨头布局汽车智能
在近些年,各个科技巨头针对汽车智能化改造纷纷布局:特斯拉的车载中控触屏系统、苹果的Carplay、Google 成立的OAA、奔驰宝马捷豹等也有所布局。在这其中,HUD成为诸多布局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HUD即平视显示系统(Head Up Display),早期是运用在航空器上的飞行辅助仪器。飞行员在飞行时无需低头就能够看到其所需资讯,避免注意力中断以及丧失对状态意识(Situation Awareness)的把控。从80年代初期开始,HUD开始应用在概念级的轿车上, HUD系统可以大大缓解人眼的疲劳状况,有利于安全行车。
车联网是下一个亿万级的风口
物联网和车联网的概念,在国内虽然被炒了大概有十多年,但依然不愠不火,一直没有爆发。从多年实践来看,单靠汽车厂商或者政府很难普及车联网,只有多方合作才能加快产业增速。除了极少数巨头,传统的汽车厂商并不具备前卫和敏锐的科技基因,开发的相关的信息系统通常无法在体验上满足用户的需求。在汽车服务方面,汽车厂商实能够提供的资源也相当有限,如HUD之类的服务由类似CAR+这样的第三方专业公司去做效率更高。车联网作为一个跨界混搭合作的领域,只有更多的创业公司参与进来,整个车联网才能真正落地并实现普及。
车联网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既是物联网的一部分,也是移动互联网的一个分支。但是万物连接的基础在互联,联网是前提和基础。技术方面至少需要硬件、操作系统、通信运营商以及服务提供商的全面支持。网络和蓝牙等技术的逐渐成熟,促进了车联网朝着产业爆发的方向发展。但是事实上,现在的车联网仍在布局的早期阶段。无论是汽车厂商还是周边开发商,下游数据商都是如此。包括BAT在内的各家公司都希望介入到这个领域,除了谷歌,整车制造商、互联网公司和金融公司在内的巨头,已经纷纷布局这一潜力巨大的车联网市场。随着资本进入,车联网行业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需预防智能汽车软件安全问题
这并非危言耸听,事实上我们的汽车行业虽然还未进入到真正的智能汽车时代,可它们的软件就已经遇到过互联网安全问题了。在今年1月,据彭博社报道,“德国权威汽车机构ADAC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宝马汽车公司的‘互联驾驶’(ConnectedDrive)系统存在安全漏洞,黑客利用这一漏洞可在几分钟内无线开启宝马、Mini和劳斯莱斯等品牌汽车的车门。ADAC表示,这一缺陷影响到大约220万辆安装“互联驾驶”系统的汽车,包括劳斯莱斯幻影、Mini掀背车,而影响最多的是宝马车型,包括i3电动汽车。”
这种漏洞风险,如果在智能化程度更高的互联网汽车上出现,那我们有可能会遇到的安全情况就不是车祸那样简单了。黑客只需坐在家里,利用汽车的漏洞,侵入汽车操作系统,打开车门,让同伙拿走汽车中的物品。这也许还不够,如果司机在车内的话,那黑客修改打开车门的控制密码,把车门锁住,要挟司机,不拿出钱来就不给你开车门。或者,控制了汽车空调,把车内温度调的过低或过高,逼司机就范。或者,在汽车音响系统内播放让人心烦的音乐,让乘客痛苦难言。智能汽车是这样,未来的智能家居客厅也是这样。
据研究机构预测,全球车联网市场复合增速将达到25%左右,2017年具有车联网功能的新车销售量将是目前的7倍。届时,硬件提供商、信息和服务提供商等产业链上的一系列公司都将从中获益。车联网是一个趋势,经过长时间的蓄势和积累,整个行业将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届时,整个产业链的联动最终塑造出一个庞大的车联网生态,这将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而如何能立于风口,随风起舞则需要练就好一身功夫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