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对虹膜识别的印象主要来自好莱坞大片。在那些天马行空的电影中,虹膜识别大都被用于门禁、提取机密资料等与安全相关的场景中,似乎与我们的日常生活遥不可及。
而在未来虹膜识别技术可以像互联网一样,扩展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移动设备、智能汽车、移动支付等。从应用领域上看,未来虹膜识别技术可应用的领域还包括公共部门、国防、消费电子、医疗保健、财产保护、商业安全以及零售业、酒店、汽车甚至是电脑游戏等,可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虹膜识别相比其他生物识别方式有何优势?
据虹膜识别方面的专家介绍,虹膜具有独特性和稳定性,在人出生之前随机发育产生,并从出生 18 个月后直到死亡都保持不变。同时,虹膜识别准确率非常高,优秀的虹膜识别算法可将错误率降至为亿分之一,并容易进行活体识别,难以伪造。
其他现存的识别方式则要逊色许多。指纹受季节性影响较大,许多人的手指在换季时还会出现剥皮现象,导致识别难度增大,还需要重新录入指纹或者使用一种备用方案进行替代。人脸则非常容易被人伪造,同时人脸还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产生肌肤、骨骼等方面的变化,很容易失效。
国际生物识别集团(纽约生物识别行业咨询公司)出具的一份报告显示,虹膜识别在2009-2014年的年均增长率达到33%。在将移动支付与虹膜识别技术结合后,该机构预计,美国虹膜支付所产生的消费额将在2017年达到3957亿美元。
实际上,虹膜识别技术早已运用到军队军械库、银行金库、机场内部管理以及重要安全级别政府部门等的人员进出识别管理系统当中。随着虹膜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技术成本有所下降,越来越多的虹膜设备厂商开始进军民用市场。
目前最为迫切需要虹膜识别技术帮助站台的是智能手机行业。今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增长13.5%,中国的智能手机销量却下降4%,这让新老手机厂商都急切需要新的营销爆点来抢夺市场份额。
三星就曾宣布其即将推出首款虹膜识别平板,其虹膜识别手机也在计划之中;而日本通讯公司NTT Docomo 在今年5月发布了一款型号为Arrows NX F-04G的虹膜识别手机,号称全球首款使用虹膜识别外加指纹授权的智能手机。释码大华也与intel、民生银行和联想合作推出一款拥有支付功能的虹膜手机。
虹膜识别技术的可靠性以及可扩展领域之广,使其拥有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爆发性。这一巨大风口也赋予了释码大华极大的发展空间。
算法优化、隐私和人种区别等问题亟待解决
相关人士介绍,由于之前虹膜识别的应用范围属于高精尖但是涉及人数很少,所以未能拥有大量的可供虹膜算法自主学习的数据库,也就是大量的虹膜信息库。在全球范围内,目前规模最大的虹膜数据采集是在印度,大概有6亿多人参与到了身份证的虹膜采集工作中,积累了本国大量虹膜数据和样本,可以更好地优化虹膜识别算法。而我国这方面数据的积累工作起步较晚,还未进入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中。
在发达的欧美国家,出于对人权的考虑以及公民隐私信息的保护,虹膜识别是否能如印度一样在大范围内得到使用还有待商议。同时,我国政府部门目前在护照审批等方面一直采用指纹识别,用户对虹膜识别还需要一段时间去了解和认可。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人种的虹膜差异也需要手机生产商进行综合考量,尤其是全球化战略的手机厂商。据记者调查发现,西方人的虹膜含黑色素很少,相对较容易获取图像,而东方人的眼睛大部分是黑色的,也有些人是黑色中带茶色。普通摄像头采集东方人的纹理特征不明显。这些问题需要从硬件设备到算法层面针对不同地区用户进行细分和定制。
可以预见,未来智能手机将在安全性和便捷性上得到更大提升,Intel今年无疑给大家提了一个醒。虹膜支付将成为继苹果指纹解锁手机后在安全性上的新亮点,而虹膜技术带来的更加酷炫的手机使用体验会迅速让虹膜技术走到普通用户之中,不再仅仅是詹姆斯邦德那样的特工级人物才能享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