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HTC、摩托罗拉、联想、索尼纷纷裁员,多家手机行业知名企业涌现裁员潮。相对而言,国产品牌势头正劲,如华为、小米、VIVO、OPPO等正展开迅猛扩张,手机行业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态势。
手机行业再掀裁员风波
裁员风潮波及数家手机厂商。HTC日前宣布缩减约15%的全球员工人数,目前HTC约有员工1.5万名,以此计算,裁员人数为2000人以上。
无独有偶。索尼和摩托罗拉移动此前也先后对外宣布裁员。联想则在公布第一财季财报时宣布重组移动部门,将手机的设计、研发和制造都交给摩托罗拉,同时在全球范围减少约3200名非生产制造员工,占公司非生产制造类员工的约10%,占全球全部6万名员工的比例约为5%。
索尼宣称,为了进一步压缩成本,提升公司利润,索尼将在移动部门开展1000人规模的裁员,将该部门员工总人数缩减至1200人。
裁员在手机行业已经屡见不鲜。去年底,索尼已经历一轮裁员,三星、酷派也都有不同程度的裁员。IDC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市场第一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较上年同比下滑4.3%,这是6年来首次下滑。随着行业增速放缓,这一波新的裁员也在意料之中。
集体裁员的背后,是手机业务严重亏损的尴尬。
联想2015/2016财年第一财季财报显示,联想的手机部门在截至2015年6月30日的3个月内,税前亏损约为18.6亿元,旗下的摩托罗拉手机出货量为590万部,比去年同期缩减31%。
HTC公布的2015年第二季度销售业绩显示,其营收只有去年同期的50%,净亏损51.4亿元新台币。
索尼更是如此。公开资料显示,过去几年,索尼已出现6个财年的亏损。根据索尼去年发布的第二季度财报显示,由于受到移动通讯业绩拖累,其整体净利润亏损金额高达12亿美元。
竞争日趋激烈的手机市场,裁员成为企业开源节流、实现瘦身转型的选择。
找到真正问题所在
由盛到衰,也许用不了三年时间。
在2011年,凭借着对谷歌Android系统出色的把握,HTC到达了公司创立以来的顶峰,市值飙升至319亿美元,成功超越诺基亚,与苹果、三星齐名,掌门人王雪红还在此时问鼎台湾首富之位,可谓风光无限。但看看今年的股价,已经跌去了一半,导致该公司的市值接近其持有的现金储备水平,甚至多次有消息传出HTC要被出售。
对于市场出现的问题,王雪红认为,与三星相比,HTC没有将产品的特点和差异化准确地传达给消费者,做得不好是事实。但事实上,这并不是HTC最关键的问题。
可以看到,当面对三星的强劲挑战时,HTC一度祭出“机海战略”,希望用分散开来的组合拳赢得市场规模,但产品线盲目扩张削弱了其品牌个性,又让它2012年面临较严重的库存积压问题;之后,HTC又决心减少产品线,转向“精品战略”,其本来市场表现不错的中低端“新渴望”系列却半年多没有更新,高端产品又连续跳票,最后导致消费者对这一品牌走向失望。
如果说外部竞争是导致HTC下滑的原因,那么在产品策略上的摇摆不定则加速了这种下滑趋势。
而对于联想,在记者与华为的一位手机产品经理交谈时,对方无意说了这么一句话:市场不行就几次换帅,根本找错了问题。在他看来,虽然收购了摩托的联想似乎要在手机市场上大干一番,但从自身的研发投入来看,手机业务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根据2006-2015财年财报显示,联想历年的研发支出中,仅2015财年的研发收入占比达到2.6%,其余年份均低于1.9%。过去10年,联想累计投入研发成本44.05亿美元,尚不及华为去年一年的研发支出。2014年,华为研发支出408亿元,研发收入占比14.2%。虽然联想与华为整体业务结构不同,但这种差距依然令人吃惊。即便对比酷派,vivo等手机厂商,联想也略有不足。2013、2014年,酷派研发收入占比分别为3.56%、2.91%。
但从最近联想掌门人杨元庆的自我“检讨”中看,他依然认为移动业务的亏损是由于摩托罗拉导致。“一个是在拉美市场受宏观经济的影响,第二个是产品生命周期过长,在生命周期尾端缺乏竞争力,影响在北美和印度的销售。第三个是成本结构,在市场不能够增长的情况下拖了后退。”
类似的例子也许还有很多,在快速迭代的手机市场,也许不怕没有信心,没有资金,怕的是用放大镜也找不到自身的真正问题。
国产手机的强势逆袭
与不得不通过裁员自救的手机企业相比,国产手机众多品牌可谓强势逆袭。
迪信通联合第一手机界本月发布的《7月手机销量品牌排行榜》显示,苹果、三星品牌地位持续下降;OPPO、金立、酷派等国产品牌在市场上高歌猛进,OPPO、VIVO赶上三星,直追华为和苹果。
研究机构Canalys数据显示,苹果、三星第二季度在华销量下滑明显,国产手机则战绩辉煌,华为已坐稳中国智能手机品牌出货量龙头老大地位,在全球市场也挺近前三,仅次于三星、苹果;中兴、小米、TCL等上半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均超过3000万部,其中中兴、小米更将今年的目标定在1亿部左右;就连“新玩家”乐视手机,上市首月就以56.4万部的销量占据了4.5%的市场份额。整个上半年,国产品牌表现都抢眼。
与此同时,国产手机海外市场进军之路也正在拉开。从去年开始,魅族、酷派、联想、OPPO、小米等手机已开始进军印度等新兴市场的布局,而华为、中兴等老牌手机厂商则进一步加码海外销售,利用各自在电信设备领域的品牌积累强攻欧美市场。可喜的是,国产手机在海外已聚集一定人气,目前华为在欧洲、TCL在南美、金立和小米在印度、OPPO在东南亚各有出色表现,国产手机上升势头十分明显。
多位业内专家分析,国产手机从自身实际出发,在细分领域进行定位、成功卡位,从不同维度向国外品牌发起进攻并胜出,充分验证了国产手机无论在技术研发、还是供应链实力上,都已经具有坚实的基础。手机厂商裁员所折射的行业困境,也昭示着手机行业已走到新的拐点,这或许正是国产手机重新崛起的转机。已今非昔比的国产手机品牌,今年或能获得比去年40%更高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