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晋出台《中国制造2025》,明确将中国制造强国战略落实到未来十年具体计划中。为此,领英Linkedin利用4亿会员积累的大数据库,对中国制造业六个主要领域的人才基本状况和变化趋势做出了全面分析,整理发布《中国制造人才白皮书》。
截至到2015年第三季度,领英中国会员中与制造业相关的六大类行业人才数量达到248万,其中机械与自动化和信息技术领域人才数量最多,约为140万人,占据人才样本总量的56%,而新材料制造人才最少,仅为20万人。
从六大类制造业领域人才的总体城市分布中可以发现,上海制造业人才最多,北京以小幅差距随列其后。其中信息技术人才主要集中在北京,是成都信息技术人才数量的7倍。能源与环保人才在北京、上海、深圳、天津和广州分布占比普遍较小,但北京依然以14.5%的占有率位居榜首,是广州能源与环保人才占比数的6倍。

此外,从人才在六大行业之间的流动中可以看出,机械与自动化和信息技术行业的人才不仅较大比例在本行业流动,在其它五个行业也较为活跃。相反,专业性较强的新材料制造人才、能源与环保人才往其它制造业方向的流动很少,新兴医疗制造人才则几乎没有往其它五个行业流动。
报告以国防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例,将当前中国与美国、德国两个制造业强国的人才在从业年限和职能分布进行了对比。首先,在人才职能分布上,中国销售人才占比最多,然而销售这一职能通常不能带来太多技术创新与变革,而美国和德国排名第一的职能分别为运营和工程。因此,中国制造业企业可以根据不同国家人才擅长的职能来准确定位和挖掘,取长补短,通过吸纳不同类型的人才从根本上推动创新与发展。

其次,在人才的从业年限上,中国最缺乏具备十年以上经验的资深人才,这部分人才比率仅为19.3%,而美国拥有十年以上资深人才的比率则高达57.3%。更值得注意的是,报告中另一组数字表明,我国在该领域拥有十年以上经验的资深人才转行的比率高达43.3%。因此,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更好的留住资深人才,同时吸引海外经验丰富的资深人才,更能有助于获取行业成功经验,推动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