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人工智能开始快速发展,BAT等企业相继开发,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技术难题,如何走出技术困境是人工智能发展亟需探讨的重要课题。

人工智能迎发展浪潮
2016年的钟声刚刚敲响,Facebook创办人扎克伯格就在个人页面上表示,2016年他的一大目标是开发控制家庭环境的人工智能技术。其实国外的很多巨头已开始涉足人工智能行业。近来,谷歌在人工智能领域动作频频,它收购了8个机器人公司和1个机器学习公司,并在许多新的业务中使用了人工智能技术,比如无人驾驶汽车。
不仅是国外,国内也掀起了一股人工智能风潮。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对外披露,百度目前正在推进一个名为“百度大脑”的项目,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人脑,已能做到2-3岁孩子的智力水平。去年8月,阿里云宣布推出国内首个人工智能平台“DTPAI”。开发者可通过简单拖拽的方式完成对海量数据的分析挖掘,并能对用户行为、行业走势等做出预测。腾讯则开放了视觉识别平台腾讯优图,成立腾讯智能计算与搜索实验室。
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互联网的下一个风口,有关数据显示,全球目前在人工智能领域有近千家公司,它们分布在商业智能、金融、安全等领域,仅2015年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交易就有近300宗。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人工智能将迎来新的发展高峰期。
中国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不足,缺乏竞争力
公开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约12.6亿人民币,根据全球规模及主要公司市场增长率预测,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将达到91亿,年增长率约50%。
毋庸置疑,人工智能将成为未来的趋势。但不可否认,技术水平将成为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一大瓶颈。人工智能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让人工智能机器变得有“知识”,可以说目前全球的人工智能水平还处于一个幼儿时代,很多的人工智能技术水平都不高。在未来的发展中,如何让人工智能获取知识、表达知识、运用知识成为其发展的关键。
而在中国,人工智能研究落后了发达国家6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谭铁牛表示,我国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在高精尖零部件、基础工艺、工业设计、大型智能系统、大规模应用系统以及基础平台与数据开放共享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距较大。同时,我国在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高科技人才队伍、高科技产业投资等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差距。
人工智能在全球引发研究开发热潮,我国的人工智能的发展才刚刚起步,未来更需政策支持、技术突破。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每人都会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暖心“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