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圣贤朱熹曾说过一句成语叫“无往不复”,意思是未有往而不返的,事物的运动是循环反复的。这同样适用于历史。即便如此,我们也应用尽所有人类自身的力量去阻止经济历史的复返。
日本曾经有过一个“遗失的20年”,日本人在那20年“丧失的时代”里是怎样生存下来的,并没有一一说明的必要。但现在,韩国的经济正在进入那类似的20年,而且像日本的影子一样在发展。持续的低成长、低物价所表现出来的经济指标实在令人堪忧。不看数值,从这种趋势和形式上看,韩国经济可以被看成是日本经济的双胞胎。
据经济研究机构分析表明,日本之所以陷入了长期的经济停滞,纠其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政府政策的失败
2. 日元持续升值
3. 供应基地弱化
4. 内需停滞
5. 依赖出口
6. 财政赤字严重
7. 产业结构调整支援
8. 经济改革失败等
如今,立足2015年韩国的经济现状,可以看到经济政策的失败即债务管理政策的失败,这是目前韩国经济出此现状的元凶。
现今的韩国政府,在债务管理上是非常失败的。在1985年,日本进入“遗失的20年”初期。总贷款中,中小企业和个人的比重占52.9%,但这一比重到了1990年已上升到了72.1%。日本中央银行在1985年的基准利率为5.0%,到1987年下调为2.5%。通过那份有名的《广场协定》,日元暴涨,日本的利率下调,日本的经济开始有所扭转。
但是,很重要的一点是即使日元暴涨,日本企业依然通过全世界认可的特有的成本降低和临时雇佣抑制了人工费的上涨,最终在出口方面获得了持续的大幅利益。此时,迎来了“钱的解放”时期,大企业开始集资,把大量现金放在股票市场和金融市场上,并开始在海外市场上调配。当时,海外市场的资金调配正乘着日元暴涨的热风节节走高,所以,日本企业都非常积极地向海外市场进军。
然而银行没有利用好这些现金,而是开始开放向中小企业和个人的贷款(以不动产的贷款为主),结果这些贷款的比重在短时间内就上涨了20个百分点,这也是之后银行亏损的导火线。
现在,再来看看韩国的情况吧。韩国的银行面向大企业的贷款正在减少,给中小企业和个人的贷款在急剧增加。大企业大多不选择向银行贷款,而是通过公司债券、企业汇票、发行股票等方式来实现资金的调配。截止至今年7月末,银行对于大企业的韩元贷款余额为164兆7000亿韩元,与上个月相比减少了3000亿韩元,是最近10个月以来的最低值,跌势持续了6个月。
相反,进入今年以来,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贷款增加了36兆9000亿韩元,达到了543亿8000亿韩元,这个数值是大企业的3倍。其中针对个人创业的贷款仅今年至今为止就上涨了17兆1000亿韩元,为中小企业增加部分的二分之一左右。
家庭负债更严重。韩国银行发表的第二季度家庭信用结果显示,韩国的家庭负债达到了1130兆5000亿韩元。大体来说,第二季度增长了10兆~15兆韩元,与同期相比增长超过了2倍,急增了32兆2000亿韩元。总的家庭负债中,有372兆2000亿韩元为住房担保贷款。不动产市场不稳定,贷款利率也下落了2个百分点。
韩国经济部总理崔京焕(音译)上台后,家庭负债的总增长额已经超过了94兆韩元。美国虽然进行了利率上调,但短时间内不会对韩国有大的影响。但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只要不是下调,那么利息的走势就是上升的,所以也只是个时间问题。我们来看一下日本的泡沫破灭时期吧。
从1989年4月起,仅用了1年3个月,日本中央银行就将基准利率从2.5%上调到了6.0%,上调超过2倍。对贷款总量进行了限制,同时针对不动产和建筑业的贷款,事实上果断地采取了禁止的措施。而之所以会造成当时的局面,主要是因为当时不动产的泡沫非常严重,而政府还误认为经济没有全部崩溃。
虽然我们不至于像日本那么“右”,但如果中国的经济不振现象还这样持续下去,即使不上调利率,中小企业、个人创业者、家庭贷款也将出现非常大的漏洞。
那么,我们就有必要了解一下贷款到底是都用在了什么地方。
先看一下日本的情况。日本政府在1987年通过实行国土均衡发展计划,将在以东京为首的大城市的公共机关渐渐地转移到地方城市,在地方城市中建立以软实力为中心的产业城。之所以实施这一举措,是为了阻止首都圈的人口集中,实现国土的均衡发展,将首都的功能向东京以外的地区转移。这一计划的实施,也成为了不动产泡沫在全国范围内扩大的契机。
看到这里,大多数人的脑海中也会浮现出相似的场景吧?是的,韩国也一样。世宗新城和首都功能向各个地方城市转移,建立革新城市……
从2013年7月到今年6月,储蓄银行的总韩元贷款金共增加了13.7%,首尔是9.9%;但世宗市在同样的时间里却暴增了111.1%,釜山是17.2%、大邱是28.8%、光州是22.3%、忠清南道是18.0%、庆尚北道是23.5%,除了首尔,都超过了平均值。
债务已经到了难以管理的地步了。如果全球经济没有大的改善,那么即使利率不上调,家庭、中小企业、个人企业中将会有一大部分倒闭。
问题在于,当经济陷于低成长时,韩国没有像日本那样的翻盘能力。日本当时即便是处在经济的低谷,但依然是世界第二大的经济大国(GDP为3兆170亿美元),人均国民收入达到3万美元。单凭这一点,韩国是无法企及的。
经济部崔总理说,我们要另僻蹊径。但我们在担心的是,难道现在我们不是在走日本的老路吗?
转载自韩国《亚洲经济报》2015年8月25日头版
原文作者:朴星镐(音译)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