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来,裁员消息不断,据统计,世界500强有115家在2015制定裁员计划。500强中177家美国企业中,有62家宣布裁员,占总数的35%而中国大陆和香港分别为9.5%和18%。裁员多是利润下滑、组织架构调整,而大背景显然是全球市场波动,经济增速放缓所致。对于职业经理人而言, 面对不确定的未来,裁员是美化报表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式!
“传统制造业”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原有的成本优势逐渐消失,劳动力供应不断减少,工资上涨及迅速上升的综合成本让企业盈利空间越来越窄,大批原本就游离在损益边缘的传统制造企业, 无可奈何地必须认真面对裁员与倒闭的现实选择。企业家告诉我:“ 以前常说日子不好过, 但总还是有好日子! 现在是完全看不到前景,真没办法一直撑下去……”
“家电业”零售额不断下跌加上产能过剩,不得不减产自救,裁员、降薪、减产成了新常态。生产自动化让不少一线操作工被机器人取代。电商异军突起,“双十一、双十二”消费习惯改变,更使得线下受到冲击,传统销售人员将大量出局。我的许多客户尽管这几年才开始发展线上销售,但业绩成长年年超过100%! 家电行业属于大型传统行业,员工动辄数万,对企业而言,在残酷现实和不明朗前景下,通过裁员、降薪,或许是提升盈利空间的唯一途径。
往日大红大紫的“科技业”也开始裁员。老牌的微软、IBM、高通、联想等公司宣布瘦身与重整计划,新兴的如特斯拉也在中国裁员30%。同时,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俗称BAT)也在2015年宣布大幅缩减校园招聘以及严格控制员工人数。在科技业,裁员仅是市场恶化的一个征兆——在泡沫破裂后,不断攀升的现金消耗水平、激增的应收账款及破产申请都会接踵而至,可以预见IPO也会大大减少。
面对裁员潮的 《教战守策》
1.展现温柔竞争力,还能为公司做什么?
在此我要特别强调,裁员过程中千万不要自怨自哀,做出失态的举止,要记得给自己留后路! 运用同理心换位思考,不难发现,被裁员的人很难受,负责裁员的人同样也难受。
对管理层而言,裁员往往是不得已而为之,目的是保持企业得以继续经营。如果在这个时候,我们还能替公司着想,看看自己还能为主管做些什么,如何成熟理性地面对这个大家都不愿意的结果,在最后的日子里仍然保持一贯的工作表现,并且跟所有人感谢与道别。
我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曾不止一次遇过这样的案例,甚至还收到同事送的小礼物,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职业的表现,同时也维护了与同事、主管甚至与老板的良好关系,请相信如果能够这样做,在不久的将来很快就会再相遇的。
2. 扩大舒适区,“危”中有“机”
别在失意的时候才找出路! 在工作顺风顺水的时候,不愿离开舒适区,好比“温水煮青蛙”,当变化来临才猛然发觉自己早已失去竞争力。产业变化的同时必然也提供了新的机会,所谓“危”中有“机”,关键在于是否看得到趋势, 并及早准备对应的能力。
比如,全球石油业在油价下跌期间裁员逾20万人,是近20年来最大一波失业潮。然而太阳能、风力和水力等再生能源业,雇佣人数却创新高,在中国和印度等国家带头发展下,全球再生能源增加近120万个职缺。如果能掌握新的趋势与机会,并持续扩展自己的舒适区,无论市场环境好或坏,永远还是有很多人领高薪的! 眼下裁员潮中,我们手上百万年薪的案子仍旧只增不减,人才之于企业家永远是供不应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