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扎堆的情况,对东莞的转型升级设置了不小的难题。春节前,东莞市收集了540多家企业的节后用工需求。统计信息显示,这些企业一共将在节后提供8.3万个空缺岗位,同比2015年的15万减少四成多。

东莞市人力资源部门分析认为,今年节后岗位数量减少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统计口径调整,月薪低于3000元的低层岗位不纳入统计;二是受到经济大环境影响,部分企业受订单等影响,用工需求减少;三是近年推进“机器换人”,弥补了企业用工不足。
而对于订单减少的企业来说,如果希望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要经历一轮转型升级。东莞传统以制造业为主,主要涉及领域有家具、服装、电子、玩具等行业。
据了解,东莞许多企业开始加大研发投入,部分代工电子厂商尝试转型为硬件方案提供商,也有许多代工的纺织企业,选择和电子商务合作,甚至进入高端的服装定制行业。
而在这背后,无法缺少有较高技术的人才。但是,受困于资金、成本压力,东莞大量的中小企业,却无法付出更高的薪水,招聘更高一层次的技术人才。
东莞此前提出,希望由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产业替代低技术含量、低附加价值的产业,通过“腾笼换鸟”,实现“产业转换”。因此,东莞在产业结构等几方面加大了调整。据了解,东莞三大产业结构,从2010年的0.4:51.2:48.4,逐步调整为2015年的0.3:46.3:53.4,第三产业的比重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方面,东莞的R&D经费占GDP的比例从2010年的1.22%逐年提高到2015年的2.3%。全市对外贸易依存度从最高峰的433.8%下降到166.3%。
然而,缺乏足够资金、习惯于赚外贸“快钱”的东莞中小企业,所需要转变的不仅仅是发展思路,还需要有足够的魄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