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手机行业频频被“裁员”的阴霾笼罩,多家知名企业先后传出大量裁员的消息,让人唏嘘不已。在过去的两个月里,包括黑莓、HTC、联想、微软、高通以及 松下等十几家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都纷纷宣布裁员。
上周四日本电子产品巨头松下公司宣布,公司设在北京的电池生产厂将削减1300名员工。而在7月8日,微软公司宣布,将对公司手机硬件业务部门进行重组,还宣布将裁员7800人。黑莓尚未透露自己的裁员人数。
据台湾媒体8月14日消息称,HTC宣布将减少35%运营费用支出,同时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5%,预计将裁员约2300人。裁员后,HTC将重组智能手机业务,并成立新事业部,更专注于设计生产高端智能手机、虚拟现实设备和智能硬件等产品。
而在此之前,联想刚刚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削减约3200名非生产制造员工,并一次性提供6亿美元的预算支出(约合人民币38.3亿元)用以重组其智能手机业务。而在今年更早的时候,索尼、微软等公司也纷纷宣布了有关手机业务的裁员方案。
为什么手机行业没有“常青树”?除了经常被拿来对比并且批评创新乏力的苹果外,从三星全球降价也不难看出这家厂商正面临最关键的市场节点,几乎没有几家厂商的日子算得上舒服。
如何在逆势中屹立 先找到真正问题所在
在2011年,凭借着对谷歌Android系统出色的把握,HTC到达了公司创立以来的顶峰,市值飙升至319亿美元,成功超越诺基亚,与苹果、三星齐名,掌门人王雪红还在此时问鼎台湾首富之位,可谓风光无限。但看看今年的股价,已经跌去了一半,导致该公司的市值接近其持有的现金储备水平,甚至多次有消息传出HTC要被出售。
对于市场出现的问题,王雪红认为,与三星相比,HTC没有将产品的特点和差异化准确地传达给消费者,做得不好是事实。但事实上,这并不是HTC最关键的问题。
可以看到,当面对三星的强劲挑战时,HTC一度祭出“机海战略”,希望用分散开来的组合拳赢得市场规模,但产品线盲目扩张削弱了其品牌个性,又让它2012年面临较严重的库存积压问题;之后,HTC又决心减少产品线,转向“精品战略”,其本来市场表现不错的中低端“新渴望”系列却半年多没有更新,高端产品又连续跳票,最后导致消费者对这一品牌走向失望。
如果说外部竞争是导致HTC下滑的原因,那么在产品策略上的摇摆不定则加速了这种下滑趋势。
而对于联想,在笔者与华为的一位手机产品经理交谈时,对方无意说了这么一句话:市场不行就几次换帅,根本找错了问题。在他看来,虽然收购了摩托的联想似乎要在手机市场上大干一番,但从自身的研发投入来看,手机业务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类似的例子也许还有很多,在快速迭代的手机市场,也许不怕没有信心,没有资金,怕的是用放大镜也找不到自身的真正问题。
行业前景仍不明朗 成功需要赌徒心态
新入局者也许把营销和关注度放在前列。360的掌门人周鸿祎曾经对目前的手机市场做出过评价,他认为目前的手机行业已经不是红海,是血海。“每星期都要上头条,每个月要放颗卫星,换了块能用来做饭碗的钢板也要让全世界知道,价格只有更低没有最低,CEO不是脱口秀九段也得抓紧业余时间练成rap歌手,否则可能就丧失了群众关注度。”
而传统手机厂商也许最怕的是“经验”。“经验多了,胆子就小了,但胆子大了,就更容易出问题。”一名做了10年以上手机产品的负责人这样对笔者说,由于手机市场天然的残酷性,似乎没有哪家巨头可以在这个市场上成为常胜将军,一次库存问题或者一个技术上的失误,也许就会让一个曾经风光无限的手机厂商跌出市场之外,也可能拖累整个公司“死掉”。
专家指出,由于各大公司都在寻找下一个经济领域,所以智能手机及手机组件的大型制造商们所遭受的这场打击还尚未结束。许多智能手机厂商,在某一特定市场获得成功后就会大幅度地提高产量,从而导致了供应过剩。所以,裁员重组之后,市场也许还是那个市场,保守还是激进?面对的是机会还是库存陷阱?对于手机厂商来说,这依旧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