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利氏与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共同合作,将基于Clevios™导电聚合物的触控面板与AM OLED技术相融合,推出了一款高柔性触控设备。Clevios™ PEDOT导电聚合物材料(由台湾EOC公司生产配方)在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FlexUp™基底上进行图形化处理,这一材料将在新的触控设备上应用。应用技术对于新材料成功用于触控设备生产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基于PEDOT触控屏的AMOLED显示屏
可湿法加工和印刷的Clevios™ PEDOT: PSS将作为触控设备的透明电极。这一项目中,已生产一款7英寸的融合柔性触控面板技术和AM OLED技术的设备。
2013年以来,贺利氏就与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开展合作。贺利氏显示与半导体全球技术总监Stephan Kirchmeyer博士表示:“在最新的Clevios™ PEDOT: PSS 与ITRI的合作项目中,我们共同开发了一种先进可靠的柔性触控面板,它融合了AM OLED显示技术,并为今后开发柔性、可弯折和可穿戴技术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影像显示科技中心主任程章林博士表示:“与贺利氏公司开展的合作项目表明,目前触控面板生产商的选择范围,可以比金属类ITO (氧化铟锡)替代技术更为广泛。”在显示器应用领域,贺利氏正在与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开展多个合作项目。
OLED电视发展趋势
OLED一直被誉为革命性的电视技术,由于自发光特点使其对比度、黑场、色域等,加之结构简单,相较于目前液晶技术有显著提升,被视为下一代显示技术。但是,由于目前OLED主要采用FMM(精细金属遮罩)蒸镀技术,由于工艺复杂,加之背板驱动技术也较为复杂,这导致OLED面板良品率极低,对于大尺寸OLED电视显示屏而言价格仍相当昂贵。
业界普遍认为,未来OLED要实现大尺寸化、高解析度,以及成本降低,必须依赖于OLED打印技术。不过包括韩国面板厂在内的主要参与厂商已经过多年的尝试,但离量产还有一定距离。
目前,在大尺寸OLED电视面板供应方面,仍以采用白光OLED+彩膜技术的LG Display一家独大,包括三星在内的竞争厂商仍在观望状态。根据IHS的预估,2015年,全球OLED电视的出货仍不足50万台,而到2019年将达到700万台左右。
曲面与超轻薄平面之争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品牌厂和面板厂商所推规格均高度一致;而曲面电视的出现,使品牌厂商分化成两个阵营:曲面和超轻薄平面。前者是以三星,索尼,以及TCL和海信为代表的厂商,后者以LG、创维和主要日本品牌为代表。
从技术而言,无论是LCD还是OLED都可以实现曲面显示,但不同LCD技术在实现曲面的难度和成本上有所差异;就观看体验而言,曲面和平面电视并无根本差异。以IHS的观点而言,曲面电视主要的诉求仍是外观造型的差异,有一定时尚潮流因素。随着时间的迁移,我们预计曲面电视出货量极有可能在2016-2017年间达到800万台的阶段峰值,而之后的时间将有所回落。
由于不需要复杂的背光结构,OLED相对液晶更容易实现曲面显示;加之OLED较高的溢价,相当部分OLED都将是曲面结构。但是无论OLED还是液晶,实现曲面显示都将带来成本和系统整合难度的挑战,这也是IHS对曲面电视预测相对谨慎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