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太阳能电池行业的不断发展,内业竞争也在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高新科技在这一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根据国外媒体9月6日消息报道,一组日本研究者最近成功对透明锂离子电池进行了改良,使其当被暴露在阳光下时可自行充电,而无需单独的太阳能板。
这种透明电池时由日本工学院大学Mitsunobu Sato教授和他的团队在2013年所研发的。根据介绍,电池阳极所使用的电解质主要由磷酸铁锂所制成,而制作阴极所用的电解质材料则包括钛酸锂和六氟磷酸锂。
虽然这些材料已经被普遍应用在了锂离子充电电池当中,但这些电极的厚度仅为80-90纳米,薄到可让光线穿过,从而使电池呈现出近乎完全透明的效果。 而现在,在更改了电池阴极的化学成分之后,研究者发现了一种可让电池在阳光或其他明亮光源下自行充电的新方法。
在近20年中,您可能不断听到“太阳能革命”这一说法 -- 讲的是有一天我们会全部使用从太阳获得的免费电能。这是一个诱人的承诺:在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太阳向地球表面辐射的能量约为1,000瓦每平方米,如果我们可以将这些能量全部收集起来,就可以轻松地为住宅和办公室提供免费电力。
将光子转换为电子在本文中,我们将研究太阳能电池,了解它们如何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在阅读过程中,您将了解到为什么说太阳能离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近,以及为什么在这项技术具有成本效益之前我们还有许多研究工作要做。
计算器和人造卫星上使用的太阳能电池都是光伏电池或者模块(模块就是一组通过电路连接并封装在一个框架内的电池)。光伏电池(Photovoltaics),顾名思义(photo=光, voltaic=电),是指将太阳光转换为电能的电池。光伏电池之前只用在太空中,而现在却越来越普及,且使用方式也越来越普通。它们甚至可以为您的住宅供电。这些装置是如何工作的呢?
光伏(PV)电池由半导体材料制成,比如硅就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半导体。当光照射电池时,有一部分光会被半导体材料吸收。这意味着吸收的光能将传给半导体。能量会导致电子逸出,使它们可以自由流动。光伏电池中还有一个或多个电场,可以迫使由光吸收并释放的电子以一定方向流动。电子的流动形成电流,通过在光伏电池的顶部和底部安放金属触点,我们可以将电流引出来,以供使用。例如,电流可以为计算器供电。此电流以及电池电压(由内部电场产生)决定了太阳能电池的功率(或者瓦特数)。
实际上,太阳能电池只有一部分是N型。另一部分硅掺杂的是硼,硼的最外电子层只有三个而不是四个电子,这样可得到P型硅。P型硅中没有自由电子(“p”表示正电),但是有自由空穴。空穴实际是电子离开造成的,因此它们带有相反(正)的电荷。它们像电子一样四处移动。
在将N型硅与P型硅放到一起时,有趣的情形发生了。切记,每块光伏电池至少有一个电场。没有电场,电池就无法工作,而此电场是在N型硅和P型硅接触的时候形成的。突然,N 侧的自由电子(它们一直在寻找空穴来安身)看到了P侧的所有空穴,然后便疯狂地奔向空穴,将空穴填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