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日益快速发展的今天,全球科技巨头都聚焦在这里。人工智能应用于信息和通讯技术之间的竞争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苹果、谷歌、IBM、微软与雅虎等国际知名厂商争相通过并购、人才争夺战等手段来强化布局人工智能技术相关领域。
这其中,我国高端机器人和数控机床都处在产业化的艰苦攻关期,而3D打印技术正处于产业发展的起步期和企业的跑马圈地期。
专家认为,3D打印最符合工业4.0的制造工艺。它给制造业带来颠覆性变革——产品开发周期与成本成倍下降,基本上是原来的1/3至1/5,使用材料利用率由5%提升至85%。GE公司做了一个非常创新的工作,用3D打印把20个零件合成了1个零件,提高燃油效率15%,发动机前进了一代。而中国制造在基础研究方面要强调三个新的基础:传感器、软件、大数据。
如今,大数据已成为网络时代人类社会的重要资产,被称之为“新时代的石油”。而手机、电视机、汽车和聊天机器人等作为“传感器”,为互联网商提供源源不断的大数据资产。各行各业的大数据,规模从TB到PB到EB到ZB,以三个数据级的阶梯迅速发展。
此外,机器人也在人工智能领域扮演重要角色。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认为,当前应该更多研发的不是人型机器人,而是云机器人。在云计算数据中心,用成千上万台的CPU+GPU服务器架构,通过大数据样本做混合的大规模深度学习的并行训练,可确定几十亿个参数的人工神经,成为人工智能又一大亮点。
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可有力支撑云机器人如何听说、如何看、如何想,而解决机器人如何动作的‘智能制造2025’迎来了我国机器人的春天。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在两会议案中建议制定国家人工智能战略,加快人工智能布局。刘庆峰表示,人工智能是未来IT发展的前瞻方向。未来5-10年,人类将进入智能一切的时代,机器人将像水、食物、互联网一样,成为人类每天生活中的标配,难以脱离。
为促进国内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在国务院不久前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的11项具体行动计划中,其中一项便是“互联网+”人工智能。《指导意见》表示,将加快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突破,培育发展人工智能新兴产业,推进智能产品创新,提升终端产品智能化水平。
微软不久前在北京宣布正式启动微软“小冰”的全球人工智能战略计划。微软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陆奇表示,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迎来拐点。人工智能有改变操作系统、互联网入口乃至各种传统产品的潜能。人工智能未来和其他商业模式将更加紧密结合。
在国内,人工智能技术正被尝试应用于各种日常生活场景中。比如今年腾讯和阿里争相推出刷脸支付功能,掀起刷脸支付热潮,从中也可以看出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和图像识别技术的规模化商业应用已经初见端倪。
在研究机构看来,人工智能将成为IT领域一场重要的技术革命,目前市场关心的IT和互联网领域的一些主题和热点(智能硬件、O2O、机器人、无人机、工业4.0),其发展突破的关键环节都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有望成为未来10年乃至更长时间内IT产业发展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