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消息,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员开发出了一种使用玻璃材质进行3D打印的技术。这项新技术名为“3DGP”,它跟传统的塑料3D打印方式一样,但是不同的是,用玻璃代替了塑料作为打印材料。
麻省理工学院媒介实验室联合该学校机械工程系、玻璃实验室以及维斯研究所共同开发出了这种新3D打印技术。
具体来讲,这项技术使用了一种由玻璃构成的融化物,然后通过调制和改变打印厚度来加层。
这台3D打印机包含了两个堆积在一起的加热器,上面的加热器可以加热温度最高达到1900华摄氏度,充当一种“窑筒”,底层的加热器用来加热和冷却打印材质,已达到软化和凝固玻璃材质的目的。
该研究团队表示,他们通过合作开发出了全世界首个光学透明玻璃打印技术,这项技术拥有非常大的潜力。
全球目前约有200余家企业从事3D打印工作,其中,得益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不断获得政策利好,中国企3D打印企业高达100余家,北京、青岛、武汉、西安、南京、成都与珠海等地是3D打印产业主要基地。今年8月,李克强等国务院领导同志观看了3D打印技术应用成果展示,并在国务院专题讲座中讨论了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与3D打印等问题使得3D打印产业发展备受关注,2015年3D打印产业发展前景被继续看好。
不过,我国3D打印仍旧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至少还面临五大难关:打印耗材、打印工艺发展还不完善、3D打印的价格、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以及研发所需要的大量政府投入或产业界的资金支撑。
以3D打印耗材为例,虽然目前3D打印已经有1000多种材料可供使用,但是材料发展仍旧呈现数量不足、通用性差与性能不高的特点,再加上世界范围内没有形成统一的3D打印行业标准,这更进一步制约了材料的可替代性与转化成产品的能力。
国内3D打印产业发展任重道远。不过作为新兴产业,在国内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3D打印也收到了行业转型带来的利好。如近日塑料行业出台“十三五规划”指出3D打印塑料耗材将作为行业发展重点,3D打印产业有望率先从耗材领域突围,从而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