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第二届世界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大会暨博览会在佛山开幕,世界机器人领域的“四大家族”——— 瑞士ABB公司、日本FANUC发那科公司、日本安川电机、德国KUKA库卡机器人同台亮相。
会上,来自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等10多个国家的500多位代表出席大会,库卡、柯马、广州数控、嘉腾机器人等国际国内100多家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企业展示了最新产品。
业内人士称,在未来10年基本进入机器人产业的智能化时代,能够基本实现人机一体,人机互动,人机交流的目的。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首席执行官罗军表示,美国将引领机器人产业2 .0时代,而日本、德国在传统机器人领域的优势不再那么明显,中国将至少在未来30年保持全球机器人最大的市场。尽管目前国内机器人企业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才20%。
1.0时代:机器换人自动化装备
在10日上午举行的首场关于“迎接机器人产业2.0时代”的主题论坛,与会代表围绕传统机器人产业转型升级和机器人产业2.0时代等主题展开深入讨论。与会专家认为,机器人产业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在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大趋势下,也将面临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
以佛山为代表的制造业强市,这种技术革命的压力和动力更为明显。佛山作为珠三角地区制造业的核心代表,产业转型升级压力非常巨大、劳动力短缺10万人,如何在推动“机器换人”的同时,做大做强机器人产业,不仅实现转型目标,还能够实现升级目标?
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首席执行官罗军指出,能否顺利过渡到“机器人产业2.0时代”是未来城市竞争的核心。罗军认为,传统机器人在解决劳动力短缺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所说的机器人还只是一些自动化装备,并不具有机器人的特点。
人类社会将在未来10年基本进入到智能制造时代,机器人产业也将在未来10年基本进入到2.0时代。而2.0时代则是机器人产业的智能化时代,能够基本实现人机一体,人机互动,人机交流的目的。
2.0时代:人机协作、人机交流
不仅仅遭遇了劳动力成本过高的问题,与中国一样,德国同样遭遇了人口老龄化的挑战。罗军表示,美国作为机器人领域的鼻祖,早在20年前就开始布局智能机器人,并在作战机器人、宇航机器人、医用机器人等领域独占鳌头,赢得全球80%以上的市场。以谷歌、英特尔、微软等为代表的一批美国信息技术企业已经悄然布局机器人领域,并取得重大技术进步。谷歌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的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并远远走在同行前列。
但市场应用方面却被日本抢了风头。专家认为同样是与日本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有关。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机器人研究院院长、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主席克劳斯。席林提供的数据显示,日本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快到60%。
年轻的工人越来越少,日本、德国,包括中国,以及世界上其他国家都希望通过自动化来弥补人工不足的问题。他表示,生产与使用大量的机器人是一个方法,“但我们需要安全的机器人”,就需要研究在生产过程中机器人的可靠性和安全。
如果说中国的专家还只是在提出概念的阶段,那么在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机器人研究院的实验室里,关于如何让机器人与人更好地沟通一项试验已经在测试当中。
该研究院院长马提亚尔·赫伯特向与会者展示了该研究院的研发成果,他表示,机器人在大量生产后可能遇到的第一个挑战就是人类与机器人的协作问题。他们试验了一个机器人操作员与机器人之间的紧密协作,不仅仅是操作员在操控机器人,机器人也同样会给操作员提供一些指令,“不是单向的协同,而是人机双向的协同”,赫伯特表示,机器会告诉人一些指令,人会跟进指令进行进一步判断。
进入到这一阶段,第二个方面的挑战就是,如何让人预测机器人的动作走向,而机器人又如何了解人给下每一个指令背后的目的,也就是说,机器人与人之间如何相互理解对方的意图,这个就是需要设置互用性和模块化,需要专家设置怎样的模板能够让人机协同,以及机器人之间的协作变得更加易于理解,相互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