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上海嘉定区政府获悉,在7月底国家工信部发布的“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中,上海国际汽车城的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项目入围。这意味着国内首个智能物联网汽车试点示范区将落户嘉定,而该项目将以自动驾驶为重点,以安亭汽车城核心区25平方公里为主要示范区,逐步扩展到嘉定全区465平方公里范围。
上海国际汽车城相关人士向澎湃新闻记者透露,今后将首先从上海汽车博览公园、同济大学嘉定校区这两个示范区开始试点逐步推广。该项目仍在启动阶段,目前正在进行示范区规划建设等工作。
无人驾驶汽车示范道路覆盖安亭新镇
据上海国际汽车城办公室相关人士介绍,智能网联汽车不同于常规汽车,将以自动驾驶为重点,即实现无人驾驶,在一定的环路上行驶,及时地根据路况进行信息感知与故障预警、诊断等。
项目将由“两园”示范区——上海汽车博览公园和同济大学嘉定校区等封闭区域、部分市政道路和汽车城核心区三期构成,示范区面积在汽车城核心区25平方公里以上,示范道路累计达到50公里,覆盖安亭新镇住宅、商业、学校、酒店、公园等区域,计划在50个以上交叉路口的红绿灯安装信息采集系统,可以实时发布并由服务平台远程调整,计划在50个以上交叉路口安装流量监控设备,有30个以上道路危险状态监控以及危险信息发布设备。
三年内计划投入示范车辆达到2000辆以上,包括轿车、SUV、轻型客车、公交、环卫车、卡车、物流车等多种车型,其中400辆以上安装短距离通信设备、北斗高精度定位设备,可以记录路况信息、车辆运行状况和驾驶员的驾驶行为等,能够实现信息提示、安全预警与控制、绿色节能等智能网联化应用。
以上海汽车博览公园为例,将建设一个由封闭道路构成的智能网联汽车起步示范区,具备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技术的测试、验证和示范功能,目前汽车公园内部已有道路构成一个3公里左右的环路,另外一条道路将该环路分割成两个小的环路,这部分道路具备弯道、路口等基本道路条件,经过适当改造后可复现智能网联汽车典型测试场景。
此外,在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将构建集先进驾驶辅助系统、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无线充电等智能汽车技术测试及演示于一体的示范区,满足智能汽车开发、演示和示范的需要。
不过无人驾驶汽车能够普及却没那么容易实现,还有很多因素阻碍这类全自动驾驶汽车走入千家万户,比如下面这些因素。
伦理困境
无人驾驶汽车的主攻方向之一就是避免碰撞,特别是与人的碰撞。不过让我们假设这样的情景:一位母亲突然推着童车走上马路,而汽车没有足够的时间刹停。
它会为了躲避童车而转向迎面而来的车辆吗?这样可是会威胁车里的乘客和其他人的生命。如果把童车换成一只突然窜出来的小猫呢?谁来替无人驾驶汽车做选择?编程的工程师谁能付得起如此大的责任?另外,如果不同意这一默认的伦理设定,你有权推翻它吗?
人们对无人驾驶技术是否能Hold住这么复杂的选择依旧有很多疑虑。
当然,汽车业界很清楚它们面对的这一系列伦理困境。今年秋天,奔驰的母公司戴姆勒集团就将第一次召开名为“自动驾驶,法律与道德”的会议,制造商也都就这一系列问题请教了哲学家和伦理学家。
不过,就这些问题,哲学家们也没能达成共识。但是现下业界迫切需要在这些问题上达成全行业的共识。
到底是谁之过?
无人驾驶汽车会严格遵守交规,再加上布满车身的摄像头、传感器、雷达和超快的反应速度,毫无疑问会大大降低事故率(现在90%的事故都是由驾驶员操作失误引起的),不过无人驾驶也不是完美无瑕的。
它们肯定偶尔也会出事故,甚至造成伤亡,毕竟一些在美国做测试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发生了事故。所以如果发生了事故,到底该谁来负责呢?所有者?汽车制造商?失效部件的制造上?还是软件公司?
现在我们还有很多现实和法律问题急需解决,特别是发生事故后最终事故责任谁来承担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