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进入我国市场的跨国公司越来越多,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分析我国企业在与国外跨国公司的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原因时,既要看到二者之间在规模、技术、品牌等方面的差异,也要看到其背后经营管理人才水准的差异。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是与管理者的经营水平密切相关的。正因为如此,许多跨国公司一进入我国,就常常用种种优厚条件把技术与管理人才网罗到自己的旗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这对于增强我国企业竞争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短缺是制约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原因
我国长期以来忽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育,是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分不开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遵循等级规则。也就是说,先构建一个层层隶属的金字塔形权力结构,然后界定每个人在这个等级结构中所处的位置,再界定与特定行政等级相适应的资源配置权力。等级越高,资源配置权力越大。工厂是政府的附属物,工厂里只有由政府任命并听命于政府指令的“官员”,没有能对市场需求作出灵敏反应的经营者。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遵循产权规则,即一个人资源配置权力的大小与其所拥有资产的多少有关。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细胞,其生存与发展取决于市场竞争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大小又直接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相关。
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功能就在于在高度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运用自己的特殊才能发现和判断市场盈利机会,并通过各种创新活动捕捉这种机会,达到获利目的;同时,通过对企业内部组织制度的改进和设计,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尽管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已经比较高,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短缺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民营企业难以走出家族控制的阴影,空降的职业经理人很难在世袭制的企业里生根、开花、结果。
国有企业的领导人仍基本上由政府任命并受政府控制,他们中的许多人擅长与政府打交道,却疏于与市场打交道,习惯于一只眼睛盯着政府、一只眼睛盯着市场。国有企业在与民营企业及外企的竞争中常常处于下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善于在大海中搏击风浪的“船老大”。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短缺反映的是制度短缺
企业家对于企业的重要性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就好比千里马,问题是如何培育、发现、使用千里马。我们一方面抱怨千里马不常有,另一方面又有许多千里马被当成拉磨的驴在使用。看来,千里马不常有的根源还是出在伯乐身上。这就应验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老话。为什么扮演伯乐的政府部门不识千里马呢?这需要从制度上寻找原因。
原因之一:伯乐戴着有色眼镜挑选千里马。评判千里马的标准应是客观的,那就是在相同条件下看哪匹马跑得更快、更远。同样,衡量一个经营者能力大小的标准也应是客观的,那就是看他能否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的利润目标和长期发展。
但我们的一些伯乐在选择千里马时,往往夹带着浓重的个人主观色彩或其他标准。例如,宁要听话温顺的马,也不要跑得快的马,甚至用选拔行政官员的标准来选择经理人员。其结果不仅不能给每匹马以平等竞争的机会,而且很可能把日行千里但有棱有角的良马淘汰出局。
原因之二:伯乐缺乏挑选千里马的积极性。即使伯乐能一眼识别千里马,但如果从奔腾的万马中挑选出了千里马,伯乐却不能享受相应的益处;如果把一匹慢腾腾的驽马当成了千里马,伯乐也不会受到什么惩罚,那么伯乐就可能闭着眼睛随意选马。
如果企业的主管部门有权聘任和考核经营者,但他们对行使权力的后果却不承担责任,那么不仅他们可能对真正的千里马视而不见,而且那些驽马就可能把心思放在怎样取悦伯乐上,投其所好,甚至贿赂伯乐手中的廉价投票权。其结果是驽马被当成了千里马。
原因之三:伯乐设置了各种框框,千里马不能撒开蹄子飞奔。伯乐选出的可能是一匹千里马,但或者怕马儿跑出了格,把它关在马厩里;或者怕马儿走错了道,给它拴上笼头,始终牵着缰绳不放。这些框框把千里马的优势给限制住了。
其实,国有企业的中高级经理人员中不乏经营高手,但频繁的行政干预、政出多门的规章制度及各种审批制度等,却把他们的手脚束缚住了。如果经营管理者作什么决策都要向有关部门请示汇报,企业就难以对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作出反应,其竞争能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原因之四:既让千里马快快跑,又不给它吃好草。即使是匹千里马,你要让它跑得快,就应在它不尽力时给它一鞭子;在它优先跑到终点后,及时给它喂好草。这就是所谓的对经理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
我国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如果把企业干砸了,最多拍拍屁股走人,弄得好还能异地为官;如果把企业搞好了,也不能获得足够的激励性报酬。既然干好干坏一个样,经营者就很难使出全力来经营企业。
可见,与其说我国的企业缺乏千里马式的经营帅才,倒不如说我们缺乏千里马的选拔、评价和激励机制,即问题还是出在伯乐身上。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短缺,实际上反映的是我国目前还缺乏一个让有才华的经营管理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制度。
为了让伯乐识好马、选好马、用好马,就必须改革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让真正能承担选马责任且具有“火眼金睛”的伯乐脱颖而出。我们呼唤千里马,实际上是在呼唤伯乐;而呼唤伯乐,实际上是在呼唤产权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