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针对可穿戴设备的产业标准是缺失的。当然,目前也有一些机构、部门在思考,希望能够构建、出台相关的产业标准,但可以预见的现实是短期之内标准难以出台。原因很简单,尤其对于国家标准而言,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时效性,而目前的产业现状是整个产业链技术在快速演变,这种变化就对标准的“固化”,对标准成为标准就产生了一定的冲突。
一旦标准确定,产业的相关企业必然就会照着这个标准开发相关的产品,而企业的产品开发又具有一定的周期性。那么,面对于一个快速发展的产业,当前如果出台标准,一方面就是不断修订,而后企业要不断地改进产品,这显然在实际操作中是不现实的;另外一种可能就是标准滞后于整个产业技术的发展,那么标准的价值就失效了。因此,对于可穿戴设备产业而言, 目前确实处于一种尴尬的局面,出台标准与不出台标准都是一种“错”。
从这个层面来看,央视的曝光就显得要求“高”了点。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与当前火热的另外一个产业相比,也就是3D打印,这个产业也是处于技术快速演变,产业标准缺失的状况下,但央视对于3D打印产业表现出的是一种追捧,而对于更具有颠覆性的可穿戴设备产业表现出的却缺乏了一定包容与高度。或者说央视的曝光缺了一个主要的环节,就是倡导有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关产业指导意见,或者产业规范的呼吁与意见。
不过从这个事件中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为重要的信息,那就是产业急需要进行规范,尽管在短时间内难以形成正式的产业标准,但有关部门需要尽快出台相关的指导意见,尤其是对于儿童、医疗等方面的可穿戴设备。需要在安全指标方面,比如辐射、定位、数据等出台相应的指导意见,而这种指导意见在一定程度上要具有“强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