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经济新闻》9月17日报道,大批中国本国的智能机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争相进入中国市场以复制小米手机的成功经验。但是他们却未能把握有利的时机。在众多手机生产者争相涌入中国市场的同时,中国市场却呈现出收缩下降趋势。

中国手机市场的包容性极广,市场中有5000元左右的高端苹果三星手机,也有低于500元的手机。小米的旗舰手机售价位于中间,约为2000元。中国市场中小米手机的目标客户群都希望以较低的价格购买手机,这也是小米努力降低售价的原因。
但仅靠低价还不能保障成功。一位主要电子配件制作公司经理表示:“太多的手机都是仿品的仿品。”因此消费者不愿为这些复制品买单。中国的手机大部分使用安卓操作系统或升级版的安卓系统,并且大部分的核心组件都相同。

因此,新品牌的智能机很容易制造,这也就会使得其他领域的公司积极进军手机领域,这也可以解释中国手机雷同类似的现象。即使部分公司渴望在功能以及设计方面有所创新突破,最终也会沦为苹果的仿制品。但是大部分的手机仍然在模仿小米,但小米本身就是仿照苹果公司。
除了仿制问题严重外,更大的问题来源于中国市场本身——中国市场呈现收缩趋势。据美国调查公司Gartner数据显示,中国市场智能机的出货量在2015年第二季度第一次出现下滑,比上一年同期下降4%。
国内市场的减小使得小米也开始寻求开拓印度这样的国外市场。锤子科技公司也计划在年底开始将手机在日本与美国进行销售。但是锤子手机等公司都极力避免陷入价格战争,他们都将尽力确保最有利的竞争因素不是价格或是海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