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HR都经历过或正在做着招聘的工作,但这份工作并不轻松。在这个充满变化和竞争的市场里,挑战更是无处不在。求职和招聘一样面临着问题:求职者找不到合适的工作,HR找不到合适的人。人就业难,人才就业不难;招人不难,招人才难。
那为何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抛砖引玉,从一些大家容易忽视的角度来分析一下为何我们的招聘效果总是不好,是哪些细节毁掉了我们的招聘效果?
忽视需求
小编身边就有些企业,他们的用人部门想招聘的时候连具体需求都不给HR,习惯性的用口头简单说明下要招聘什么职位什么人,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有责任心的用人部门能够将需求介绍给到HR,但就算给到详尽的需求,我们的招聘工作也可能还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招聘需求审批巨长无比、职位创建与发布不合理、经常遗忘职位刷新、几乎没有进行职位管理。
所以简化审批,细化需求,及时刷新,职位管理这些事情一定要落实到位。
眼高手低
其实眼高手低并不是求职者的专利,很多企业也有这个毛病,具体表现在:公司想要有价值2W的人,却只想给别人1W的工资;公司对外宣传有1W-2W的收入,但实际只会给1W-1.5W的报酬。
这样的“眼高手低”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候选人虽然来面试了,但是OFFER阶段就会和你Say Goodbye。浪费了谁的时间大家心照不宣。所以科学的判断候选人的价值并且给予等价的报酬,同时适时进行兑现显得尤为重要。
自欺欺人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在我们招聘过程中,有一种类似马太效应的规律:就是找不到工作的人总是找不到工作,招聘难的公司一直在招聘难。
小编来说说后者,就是那些一直招聘难的公司,在这里小编有一个小小的建议就是:拜托你们把已经招聘到位的或者不招聘的职位关闭一下好么?那么多人投递你们家的简历都石沉大海杳无音讯,这样耽误别人求职不说,求职者对你们公司的印象也会扣分的,这样以后慢慢地投递其他职位的人也会逐渐减少好么。
不要以为挂着职位不招聘能做好企业品牌,要真的是这样,公司的市场部和策划部就都应该失业才对。
喜新厌旧
这个现象这两年特别普遍,因为越来越多的HR都开始关注新的招聘渠道。这本身是一个好现象。但实际情况是:原先的渠道利用并不充分,我们盲目去找新渠道。而那些所谓新的招聘渠道真正能够用的好用的起来的又少之又少。比如:
前几年很火的微博招聘现在怎么样了?还有很多社区论坛招聘大家有招到过多少合适人才?还有朋友圈招聘广告,现在有很好的效果吗?
我们似乎听到的关于新渠道效果立竿见影的例子非常少,大多是雷声大雨点小。其实,真正高效的招聘渠道还是那两大网站,以及地区和行业垂直的招聘网站(例如,智乐聘平台)。
所以请把95%以上精力投入到这些渠道上来,盲目相信新渠道你会浪费很多时间。
最后,小编想说,各位HR和领导们,不要再抱怨招不到人了,在抱怨之前能不能想一想咱们自己应该做好和完善的事情到底有没有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