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监测与投资咨询报告》指出: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全球服务机器人尚属于机器人领域的新军,市场化程度不高。
根据IFR2014年世界服务机器人统计报告,全球服务机器人2013年总销量为402.1万台,总销售额为52.7亿美元,相比工业机器人290亿美元的年销售额仍不不小的差距。其中个人/家用服务机器人销量约为400万台,环比上升28%,总销售额为17亿美元;专业服务机器人2013年总销量为21000台,销售额为35.7亿美元。
未来几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保持14%以上的复合增速。目前,全球有25个国家涉足服务机器人研发和生产,并诞生了类似iRobot扫地机器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这样革命性的商业化产品。随着技术进步、老龄化趋势和劳动力不足等因素推动服务机器人进入推广,未来服务机器人产业将进入快速长期。
业内预计2012-2016年全球服务机器人销量复合增速高达19%,到2016年达到607万台;全球服务机器人产业市场规模复合增速为14.3%,到2016年达到82.51亿美元。
如今,中国的工厂正迅速地以机器取代这些工人,推动这种转变的是工资持续上涨,以及政府因年轻且顺从的劳动力减少而出台旨在摆脱低成本制造业的新政。随着中国寻求跻身富裕国家行列,这已成为一场更广泛经济改革的一部分。
调查公司IHS科技的自动化专家张健(音)表示,鉴于成本上涨和利润下降,中国的制造商“将全都面临一种现实,即只有从现有的劳动力导向型模式成功转向自动化制造,它们才能在未来几年内继续存活。”
深圳企业雷柏科技就处在这种转型的核心区。在其工厂内,橙色的机器人手臂和工人一起安装鼠标和键盘。5年前,雷柏开始大力推动自动化;如今,80台机器人不仅每年能节省160万美元,还使其用工人数从巅峰期的3000人降至目前不到1000人。
去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就在一次讲话中谈及“机器人革命”,这显示他认同自动化对提高生产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过去3年来,为鼓励实现工业自动化和发展本国机器人产业,中国有关部门已公布包括补贴和税费减免在内的多项激励措施。
中国的汽车工业是自动化的先行者,但随着机器人正变得更小、更廉价和更容易使用,其他产业也在迅速跟上。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已是连续第二年荣膺全世界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冠军:在全球总销量的22.4万台中占5.6万台,同比增长50%以上。
但中国的机器人市场仍有爆炸式增长的巨大空间。在每1万名工人中,中国仅有约30台机器人,而韩国和美国分别为437台和152台,全球平均值为62台。北京希望中国在2020年将该数字提升至100台。
自动化意味着“仍能保持极高精度且机器人很少出错,”雷柏科技的邓邱伟说。提高质量亦有助于中国企业实现另一个国家目标:摆脱低成本和劣质生产商的名声,并与全球竞争者一较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