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领英发布的“第一份工作趋势洞察”,第一份工作往往不是职场人的理想工作,平均在职时间呈现出随代际显著递减的趋势。70后的第一份工作平均超过4年才换,80后则是3年半,而90后骤减到19个月,95后更是仅仅在职7个月就选择了辞职。

对于新一代年轻人,已经不存在干一辈子的工作了,跳槽成了每个职场人都会有的经历。而对于猎头来说,如果能搞清楚人才因为什么想要转职,就能够能准确地进行推荐。经整理发现,我们比较常见的跳槽类型有以下几种:
1.发展式跳槽。公司的发展目标与个人的发展目标不一致,或个人的发展空间受到影响,为个人的发展前程而跳槽。这基本上属于主动型跳槽。
2.挑战式跳槽。喜欢向新的领域、新的岗位、新的高度发起挑战和冲刺,永不服输,也是主动式跳槽的一种。
3.“钱”途式跳槽。以金钱为目标,追着高工资走,谁给的钱多,上谁那儿去。这么说没有贬低这类人的意思,喜欢赚钱没有什么不对,他们挑选新单位时也的确是把薪资水平当做第一参考因素。
4.选择式跳槽。在一些特定领域选择不定。是当公务员、去事业单位还是去企业?去企业的话,是去国企、外企、民企还是合资企业?不清楚,故而频频跳槽。这些人跳槽得最频繁,还振振有词:“不多试几家,哪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
5.感觉式跳槽。跟着感觉走,感觉好就干,感觉不好就走,美其名曰“顺其自然”。这部分人不乏随大流的,别人考公务员,他也考,别人进外企了,他也心痒痒的,缺乏主见。
6.习惯式跳槽。跳着跳着,有的人就跳槽“上瘾”了。他们的能力没得到有效积累,耐性却越来越小,人熟了,环境也熟了,一没有新鲜感,就觉得烦而无味,想换份工作。这跟挑战式跳槽有着本质差别。
7.创业式跳槽。这类人是“心机”最重的,有目的地到相关的企业走一圈,了解行业情况,熟悉行规、制度、技术、成本等各项指标,为自己创业打基础。
无论候选人是哪一种,即使他选择了要跳槽猎头也有几个必问的问题:第一,真的非跳不可吗?第二,跳出去会比现在好吗?第三,能胜任跳之后的工作吗?如果候选人的回答是肯定的,那就尽力为他找到他满意的新机会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