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工作台
为什么职场中那些躺赚的“闲人”更重要?这个回答我服了!
知乎上有个百万热度的话题,它是知乎热榜的常驻嘉宾:『为什么职场上往往出现:越能干的人活越多,越不干活的人越轻松』
对呀,你有没有发现,不论在哪个公司总有一些人看起来很忙,也总有一些人看起来不那么忙甚至很闲,比如你的上级、公司合伙人、老板等...(这是一篇屏蔽老板的文章)
你或许内心还会有些不平:凭什么他们每天神龙见首不见尾,一个星期就来公司晃荡两天,躺着就把钱赚了?
PART01
懒蚂蚁效应
解答这个疑问之前,咱们先看一个在企业管理中很有意思的现象叫做“懒蚂蚁效应”。
懒蚂蚁效应是日本北海道大学进化生物研究小组对三个分别由30只蚂蚁组成的黑蚁群的活动观察。结果发现,大约80%的蚂蚁都很勤快地寻找、搬运食物,还有20%的蚂蚁却整日无所事事、东张西望,人们把这少数蚂蚁叫做“懒蚂蚁”。
图源:百度
我认识一个女孩丹,她一个人可以干三个人的活,常常加班到深夜,但在升职时,领导却更偏爱另外一位在丹眼里经常偷懒少干活的员工小柳。
她的领导是这么跟她说的:「你知道当领导,最重要的是什么吗?」
她回答的是「能力」,可她的领导告诉她,是「发现」。
公司之前接了一个紧急项目,时间紧任务重,每个人都忙得不可开交,丹更是恨不得住在公司。
而小柳呢,加了一天班之后,就开始准时下班打卡走人。
「她发现在做的项目都是专业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所以建议这些工作可以对外招聘一批兼职学生来加快进度,不仅可以保证项目按时交付,还可以让能力强的员工抽出身来跟进之前的重要项目。」领导采纳了这个建议,不仅将项目的交付时间提前了,还获得了企业方的认可,接到了下一单。
PART02
企业需要“懒蚂蚁”的存在
有趣的是,当生物学家在这些“懒蚂蚁”身上做上标记,并且断绝蚁群的食物来源时,那些平时工作很勤快的蚂蚁表现得一筹莫展,而“懒蚂蚁”们则“挺身而出”,带领众蚂蚁向它们早已侦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转移。
原来“懒蚂蚁”们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侦察”和“研究”上了。它们能观察到组织的薄弱之处,同时保持对新的食物的探索状态,从而保证群体不断得到新的食物来源。
企业中,那些所谓的职场“闲人”,或许正是把握着一个企业发展命门的人,他们只是看起来很闲。不被日常事务性工作绑定,将大部分时间用于“侦察”和“研究”,发现内部薄弱之处,同时保持对外界环境的敏锐感知。
这就类似于有些企业会建立完备的战略规划和市场分析部门,他们不负责创造效益,只负责分析市场动向,为企业提供灵敏的嗅觉。反过来说,如果一个机构里头全部都是勤快老实的工蚁,只知低头干活不知抬头看路,那它可能看起来很高效,但面对风险的时候应变弹性一定会很低。
PART03
管理者要学会做“懒蚂蚁”
现代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管理者是组织的囚徒。
管理者疲于应对组织的、下属的各种问题,每一个人都可以随时来找他,而事实上每一个人也是这么做的。这样一来他们很容易陷入事务性的繁忙中,而只看到眼前的具体事务,没时间思考团队的前进方向。
德鲁克表示:“一个管理者整天加班还嫌时间不够用,并非值得夸耀的事,反而是极大的浪费”。对于管理者来说,最稀缺的资源就是时间,不管日常工作多忙也要让自己能够“闲”下来,去不带任何具体目标地琢磨自己手头上的事。比如,怎样理解你的用户,怎么理解市场、竞品、行业趋势。
就像万科创始人王石,一年中几乎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登山、跳伞、玩极限运动,看似一个不务正业的“懒蚂蚁”,却有了更多的机会远离战场,以一种更高的角度来审视战场。
不论是需要管理企业的boss们,还是每个在职场中奋斗的你我,都需要给自己留一些“闲下来”的时间,这个时间不是脑子放空沉迷打游戏或追剧,而是让自己有空去思考。
想想你现在的工作状态,是否一直感觉很忙碌却时刻伴随着恐慌和焦虑?是不是自己一直为了忙而忙,却没有真正“闲”下来看看周边的环境、看看远方的路。
就像我们一位传统猎头说的那样:“一直忙着干活,忙着做业务。最后发现还不如身边同事挣得多。原来自己一直没想过,还可以兼职做单拿收益!”
END
智乐聘-整合全球猎头找精英
点我来做单
点赞+在看双连哦!
最新文章查看更多
{{content.publishTime?'[' + content.publishTime + ']' : ''}}{{ content.title }}
微信扫码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