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化,我国影响力迅速扩大,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海外的知名度和业务都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尤其是在人才市场,外籍专家愿意加入中国企业,来华工作;也有一些外籍人才进入国内企业在海外的分公司,成为中国企业的一员。
但国内市场的发展模式和海外市场有很大的区别,企业招聘业务几乎都在国内进行,再加上国内外文化的差异等因素,无论是外籍专家的引进还是海外员工的本地化招聘,没有经验几乎寸步难行。
可能有人会这样说:“中国国际地位上来了,企业的知名度也在扩大,想在海外找几个人,不是轻而易举吗,哪有那么夸张?”

智乐聘海外事业部,从2007年开始做外籍专家引进业务,有幸见证了长城汽车、中国一汽、海尔、美的、海信、TCL、微宏动力、华星光电、京东方BOE、诚志永华、扬农化工等数十家国内知名企业在关键技术领域的外籍人才搭建,并在此过程中鼎力支持人才的引进。

智小乐随即采访了深耕海外人才领域14年的米亚,跟随她的经历,一起来看看海外人才招聘中的那些“大问题”。
01
语言沟通有障碍
“企业对海外人才的需求不在少数,但真正能做好外籍专家引进以及本地化招聘的,其实不多。对于企业来说,与海外人才接触最大的难题之一就是——语言障碍。”
米亚如是说道,不管是从海外引进专家还是企业本地化招聘,HR以及面试官都需要在面试中和海外人才沟通岗位明细、技术要点等。
但几乎所有的企业,招聘流程都在国内进行。虽然现在互联网发达了,大家可以视频面试,但顺利交流仍旧是一大难题。
我之前在为某家知名企业引进过一位韩国专家,面试时HR这边表示可以用英语进行交流。然而专家这边英语带有“韩国味儿”,整个过程需要我不停的解释和翻译,面试下来双方的体验都不算好。
像我们的海外专家团队,既有专业的猎头寻访技能,也有丰富的海外生活经验,在和外籍专家沟通上完全没有问题。这是我们能顺利交付海外专家的重要原因之一。
02
国内外文化差异大
不可否认,尽管我国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但发达国家对我们大多都是“恶意满满”。新闻报道上,都是清一色的批评、讽刺与拉踩。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下,很多海外人才不了解真实的中国,对于好的工作机会,往往诸多顾虑。
“所有的候选专家,我们都会经过多次沟通:
√来华意向的反复确认
√企业背景介绍
√工作形式的协商
√技术问答
√线上面试辅助等
对于来华有顾虑的专家,我们也会尽最大努力向他们展示最真实的中国和工作环境。”
03
国内外招聘形式大不同
首先是聘用机制:
以日韩为例,中国企业聘用人才都是合同制,国企央企亦然;而日韩大多企业都是“终身雇佣”(正规职),即使已经在改革,但这种制度已经深深刻在了他们的骨子里。即使对中国企业和发展都很感兴趣,但因为考虑到合同制没有保障,望而却步。如何让他们理解并接受,是一大难题。
然后是招聘渠道:
用国内的招聘渠道肯定是行不通的,尤其是有工作经验的行业人才。就拿最近刚交付的海康威视海外渠道销售一岗来说,海康方面通过海外当地招聘网站只能招聘到应届生,其在韩国的分部又急需5年以上工作经验(带客户资源)的销售人员。
因为之前智乐聘帮其引进韩国的AGV人才来华工作,当自身渠道有限时,也优先考虑到我们。智乐聘拥有丰富的海外招聘渠道和资源供给,能够提供日韩北美当地的人才招聘供给。
接到海康的委托后,智乐聘海外团队马上开始着手海外的人才寻访、并通过多方面的渠道人才供给为客户找到康耐视、巴斯勒、基恩士等企业出身的销售工作者,并根据海外的聘用要求及流程顺利就职。
04
远程操作的不确定因素
对于海外的招聘,国内企业招聘负责人不能亲临现场筛选简历、参加面试、也不能通过国内的招聘渠道进行找人。再加上疫情肆虐,海外人才来华的复杂情况等,都增加了海外人才招聘的不确定性。
但智乐聘海外专家团队有着丰富的海外人才引进和招聘经验,不仅有建立多年的海外当地渠道,也有丰富的应对经验。
往往能结合企业用人要求、人才特有诉求的协调等寻访并推荐优质候选,并在后续的跟踪服务中,协助专家来华签约入职、签证办理,扫除企业的后顾之忧。
目前除了海康之外,也有其他中国企业在日韩北美的分公司,有职能岗、销售岗、技术岗的需求;在专家引进方面,上海回天公司胶黏剂行业、彩虹集团背板玻璃、乐凯集团光学薄膜行业等仍在与我们合作中。
智乐聘也将一如既往的提供专业的海外人才引进和招聘服务。如有相关需求,可以与我们15年+经验的海外团队联系哟!

海外人才引进和招聘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