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到来,HR行业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欢喜的”当然是招聘顺利完成后等着的年终奖,“忧的”想必是大多数,因为招聘不满足考核而无缘年终奖甚至面临降级的大部分HR们吧。
今天智乐聘给大家总结一下问题HR的一些共性标签,大家看看是不是你身上也有。
*只为了用人部门的需求而招聘:
很多HR就是拿到一个用人部门的需求、然后就开始招聘了。为什么需要这个人、解决什么问题、能给到什么级别不求甚解,反正就是干了再说。导致浪费了很多时间去找人、但是很难找到对的那个人。
*对招聘渠道的认知不足、过度依赖:
找职场小白也用那几个招聘平台、公司面对新项目需要大量招聘的时候也用那几个平台招聘,公司的核心岗位需要高阶候选的时候还是同样。这一类HR通病就是对招聘渠道和方式的认知不好,没有基于招聘项目进行判断、不具备和上级部门提出招聘方案的能力,导致工作很努力结果很打脸。
*不注意RPO和猎头渠道的积累:
平时一接到猎头和RPO公司的电话就嫌弃、不积累一些猎头圈子的好友和资源,等到自己公司遇到紧急招聘项目的时候,没有资源和渠道解决问题,临时找渠道又不知道好坏,结果招聘进度受到极大制约。没有一个好的HR手上不握着一些优质的渠道的,平时能够不断和这些资源交朋友对于HR的视野至关重要。
*不愿意花时间专业应对渠道:
这样的HR很有意思、基本是拿着5000的月薪还有天然优越感那个类型。表象就是“问需求基本就说按着我给的需求就行”“问待遇就是啥都可谈”“推荐简历要反馈就是部门说不合适”“问不合适原因基本就是经历不符或者项目能力不行”“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谈薪了一交涉薪酬就是我们公司规定没得谈”。估计70%的HR都有这个习惯,实话实说这些毛病都是小白猎头惯出来的,和小白合作习惯了就不知道如何和优秀的渠道合作了,所以招聘的节奏就是一塌糊涂。
高端和批量招聘是HR工作的最大考核维度,没有好的渠道HR很难胜任,越是专业的渠道越是在开始工作之前精准确定画像,沟通比较多,这种嫌弃型的沟通方式基本不会遇到真正优秀的渠道,原因很简单“好渠道本身也不缺单子做”。
*一谈渠道就玩“六个月保证期、不过保证期全额返款”:
这应该是最傻的一类HR,表面看给公司的招聘风险降到了最低,但是HR是解决招聘问题的,不是解决“招聘不花钱问题的”。这样的条款基本会把优秀的渠道全部挡在门外,只有一些小白或者不成熟的渠道才可能接受这样的条款,当然招聘也就无从保障了。还是我经常和HR说的那句话“什么条件都愿意接受给你做事的人基本是因为无事可做,所以能力可想而知”
所以一个好的HR不是只知道招聘,而是知道解决招聘问题的办法和逻辑,着眼点错了,结果也就是大部分HR都因为找不到人而苦恼,其实本质是没有用合理的办法和手段去完成对应的招聘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