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东南亚招聘,外派还是招本地人?如何对比外派和本地用工的成本?用本地人的话,又该如何最大化提高工作效率...等等,都是很多出海东南亚的企业曾面临或者正在面临的苦恼。
2022年以来,我们为100+的中国企业在东南亚地区提供猎头和咨询服务,他们也曾遇到过类似难题。今天,我们结合东南亚地区的人才痛点,来看看在东南亚招聘,他们都是如何做的。

越南的年轻人们通过讲座提升
一、中国出海企业对东南亚人才的需求是什么样的?
中国企业在东南亚的人才需求主要有三种。
第一类,许多企业希望能够在东南亚布局业务、寻求增长,并将东南亚地区作为跳板,打入国际市场。
另外一类需求是,许多企业想要在人力成本比较低的国家设立团队,包括销售、运营、营销、产研等,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还有一类的需求是,产业链的转移,加强东亚和东南亚制造业的集团优势。目前我国面临的挑战主要是提高制造业的质量,制造业正朝着价值链上游发展,产业合理转移到东南亚有利于发挥各自的优势,充分释放RCEP这一区域自贸协议的潜力,加强东亚和东南亚制造业的集团优势。
从人才特点来看,东南亚地区(除新加坡)有很大的人口红利,雇佣成本相对低很多;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很多东南亚国家(如越南、印尼)在人工智能和软件工程师领域的发展很快,还产生很多家独角兽企业。这里的技术人才也能够跟上最新的行业趋势。

从我们收到的企业诉求来看,开拓东南亚市场的企业占60%以上
二、招聘东南亚人才面临哪些痛点?
尽管在东南亚招聘人才的机遇十分明显,我们也不能忽视目前存在的痛点。
1、正如前面提到的,中国企业融入东南亚当地文化是比较难的,比如当地人的工作态度、执行力等都与我们有落差。
2、另一方面,东南亚有十几个国家, 各自发展水平又有不同。既有像新加坡这样的“四小龙”,又有像越南、马来这些高速发展中的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也决定着人才状况的不同,以新加坡为例,由于当地职业选择较多,企业竞争人才激烈,反而人才是短缺的。
3、还有一点,东南亚各国的风土民情也是不同的,有的信奉佛教、有的信仰伊斯兰教、天主教等,这也是影响中国企业招聘的因素之一。在这种不熟悉的环境中,企业面临的风险都是比较大的。
所以说,在东南亚地区的招聘是没有准确的定性,比如,我们接触到的一些企业,已经外派了员工过去,结果发现行不通,还是得用当地人;有的企业招聘的都是本地团队,但又发现项目推动不下去,只能火急火燎的从国内招聘往外派。
4、还有一些出海企业可能会低估东南亚人才薪金的增长。由于东南亚是一个高速增长的市场,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在此布局并招募人才,导致薪水逐年递增。我们遇到过来咨询的企业,对于网络上的信息不辨真伪,甚至想用国内五分之一的成本招聘同类岗位的人选,结果发现岗位招了大半年,打招呼都没人理会。
我们这边在为某科技公司招聘东南亚当地的投放经理时,就遇到这样的情况。企业刚开始的目标定位的年薪在10w-15w,但根据我们之前操作的同领域岗位年薪来看,这个薪资在当地根本招不到合适的人选。

因此,对出海企业来说,调整好人才招聘的预期也十分关键。
三、如何更加有效地制定招聘方案,吸引当地人才?
虽然东南亚地区存在着不同法规、文化的差异,但从我们以往招聘经验来看,当前在东南亚地区招聘人选,大致可以从岗位类型入手,进行目标人选画像的定位。
01 销售、运营、营销类
首先来说,我们招聘销售营销等这类岗位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一般都是:开拓市场或者寻求增长。
那么我们对这类人的要求就是他要能快速了解当地的市场需求,把握住当地人对于产品的期待在哪,对当地的资源有很深刻的理解,能够快速制定销售策略,把当地的销售渠道搭建起来,用合适的产品打开当地的市场。
这些特点都决定了当地人比我们中国派过去的人更具备优势。组建本地团队非常必要,因为只有本地人最懂本地的市场和文化,可以更快更高效地开展业务。
这时候我们的顾虑就在于:需要把当地的销售资源掌控在自己手里,不希望因为当地销售人员的流动,影响我们这个市场的开拓,那这种情况下我们建议,企业可以派过去一个对于市场人员的管理和培训的人员。这样既能快速打开市场,又解决我们现在对于当地市场资源的管控问题。

02 产研类的岗位
上文提到,企业要在当地建厂(常见于制造业),这就需要大量的产研类人员。
产研类岗位,要跟国内的整个研发对接,所以需要他对我们整个研发体系有很深刻的理解。但考虑到关键技术的研发能力以及保密等问题,所以最核心岗位我们企业外派过去的人会更加具备优势,但涉及到当地制造业研发型的中层岗位(辅助类),我们可以在当地招聘。
我们在为某能源企业招聘工厂的品质负责人时,刚开始企业希望能直接在当地招聘。HRBP告诉我们:“去年就已经有本地人入职过这个岗位了,但我们国内的研发团队和这个候选对接的时候,进行的特别艰难。国内先进的制造理念或流程,东南亚本地人难以理解,而且落地也有问题。
当地人的执行力可以,但整体技术思维较差,所以决策层得是中国人,执行层可以是本地人”。后期在我们的帮助下,成功为企业引进了一位同行业出身的候选人,在国内经历3个月后,将外派过到印度尼西亚的候选。

03 行政支持类岗位
涉及到当地工厂的人力资源、行政、财务等文职岗位,需要对当地风土民情、员工文化、甚至政府关系等都有较深的理解和资源,行政类的岗位如果从中国派过去几个人,干活的时候,就会遇到很多阻碍。我们建议可以找长期在本土工作的华人。
因为在东南亚有很多中国企业,这几十年陆陆续续非常多的中国企业出海,包括华裔二代也有很多,他们理解当地的工作环境,理解当地的人文风土,同时他们也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所以,这些长期在本土具备工作能力的中国人,既解决了我们非常难跨越的文化差异的鸿沟,又能够快速把当地的工作帮我们捋顺。
当然,即使明白了这些道理,对于初来乍到的中国企业来说,获取本地人才网络和资源是很难的。我们的作用就在于此,我们整合了全球范围内的的猎头,能够为企业解决东南亚招聘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并且出谋划策。根据目标市场,在越南、泰国、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等多地寻访到候选人。
多方预测,未来东南亚市场迸发出更大的发展潜力。无论是已经入局还是即将入局的企业,人才都是不可忽略的问题。如何员工本地化以及招聘仍旧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也将持续助力每一家出海企业,布局东南亚人才版图,让我们的企业走的更加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