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几个刚开始做电商线的猎头们聊天 ,发现大家都有个共同困扰:跟候选人聊两句就卡壳!
人家说“我们在做DTC品牌全链路运营”,你摸不着头脑;提“海外仓备货模型”,你只能干笑;甚至有人说“我们刚跑通TikTok小店闭环”,你连“闭环”具体指啥都得现查。
结果候选人直接回一句“你好像不太懂行”,信任感也荡然无存。
电商行业这两年变化实在是太快了,从传统货架电商到直播带货,从国内卷到海外,从“人找货”到“货找人”,每个赛道的玩法、人才需求都在变。做猎头要是连行业基本盘都没摸清楚,跟候选人对话就像“跨服聊天”,成单效率自然上不去。
今天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聊:电商行业到底分哪些类型?不同企业招什么样的人?猎头该怎么找?又为什么说电商是猎头的“黄金赛道”?看完这篇,下次跟候选人聊电商,让你从“小白”直接变“行家”。
一、电商行业四大类型:搞懂分类,才能找准方向
先给电商行业画个“地图”。现在市面上的电商企业,基本逃不出这四大类:综合电商、直播电商、垂直电商、海外跨境电商。每类企业的业务模式、核心需求、人才画像都不一样,猎头找人前先得认清楚“战场”。
1、综合电商:需求最稳的“基本盘”
综合电商就是咱们常说的“货架电商”,像淘宝、京东、拼多多这些老牌平台,还有近年来崛起的抖音商城、快手商城(虽然它们也有直播属性,但本质还是综合货架)。这类企业的特点是“大而全”——从用户入口(APP/小程序)、供应链(仓储/物流)、支付(自有钱包/第三方)、营销(大促/日常活动)到售后(客服/退换货),全链条都需要人。
2、直播电商:增长最快的“新风口”
直播电商这两年简直像坐了火箭——从2019年李佳琦第一次直播爆火,到现在抖音电商年GMV破万亿,整个赛道还在疯狂扩张,互联网上的各大网红、明星纷纷加入其中,这类企业的核心是“流量+转化”,业务链条更短、更灵活,团队年轻化特征明显(很多公司员工平均年龄不到30岁)。

3、垂直电商:小而美的“细分王者”
垂直电商是“在细分市场里做深”的代表,比如卖潮玩的得物、卖女装的蘑菇街、卖二手奢侈品的红布林,还有聚焦母婴的蜜芽、专注汽车用品的途虎养车。这类企业的特点是“精准击穿”——用户画像清晰(比如得物的用户主要是Z世代潮流爱好者),供应链更垂直(比如红布林只做二手奢侈品鉴定和流通),但对运营的要求更高(得懂圈层文化、用户痛点)。
4、海外跨境电商:出海浪潮下的“黄金赛道”
这两年“不出海,就出局”成了很多电商企业的共识——国内卷得厉害,海外市场(尤其是东南亚、中东、欧美)成为中国电商企业的新突破口。
跨境电商分两种:一种是“卖货出去”(比如SHEIN、temu),另一种是“帮国内卖家出海”(比如亚马逊全球开店、Shopee的服务商)。这类企业的核心是“本地化”——得懂海外用户的购物习惯、遵守当地法规(比如欧盟的VAT税号、美国的FTC广告法)、搞定跨境物流(海运/空运/海外仓
二、为啥说电商是猎头的“黄金赛道”?这3个优势你必须知道
说了这么多,到底为啥要重点攻电商行业?因为它对猎头来说,简直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组合:
1. 需求大:企业扩张快,岗位多到接不过来
不管是综合电商(新业务线不断孵化)、直播电商(MCN和品牌自播团队疯狂招人)、垂直电商(细分赛道不断冒新品牌),还是跨境电商(出海热潮下服务商激增),电商行业的人才需求始终旺盛。智乐聘平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电商类职位发布量同比涨了35%,其中直播电商、跨境电商的岗位增长超过50%——这意味着,只要你懂电商,根本不愁没单子。
2. 薪资高:核心岗位“钱景”好,候选人跳槽动力足
电商行业的薪资在互联网里算“第一梯队”:
综合电商:高级运营经理年薪30-50万,供应链总监50-80万;
直播电商:头部主播(粉丝100万+)单飞的话,年收入能破千万;直播运营总监年薪40-60万;
跨境电商:海外市场负责人年薪50-100万,懂合规的专家年薪60-80万;
垂直电商:细分赛道负责人(比如潮玩、医美)年薪30-50万,有成功案例的能拿到更高。
高薪资意味着候选人跳槽意愿强——只要你能挖到他们的“职业痛点”(比如原公司增长停滞、团队内斗、老板不给资源),成单概率能翻一倍。
3. 跨界广:积累的资源能“一鱼多吃”
电商行业跟很多领域都有关联:供应链涉及物流(仓储/运输)、技术涉及算法(推荐/搜索)、营销涉及内容(短视频/直播)、海外涉及跨境(支付/清关)。
做电商猎头时间长了,你积累的资源(比如物流专家、算法工程师、跨境支付服务商)能延伸到其他赛道——比如帮跨境电商找的海外仓专家,可能也能对接给做进口电商的企业;帮直播电商找的投流师,可能也能服务做品牌广告的公司。
三、电商行业人才画像:搞懂“找谁”,才能精准出击
知道了行业分类,接下来得搞清楚“电商行业到底招什么样的人”。别看电商人才流动大,但不同类型企业的“偏好”差别可大了。
1、差异化需求:不同类型企业的“特殊偏好”
你知道么?其实不同的电商公式对于人选都有不同的偏好,那么什么样的人选更能打动他们呢?字数太多小编都给大家放到资料包里啦~

2、用“企业名单包”锁定目标,别大海捞针
很多新手猎头一上来就翻招聘网站,结果要么找的企业不对口(比如去传统企业招直播人才),要么候选人不符合需求(比如找了个做国内电商的运营去做海外)。其实,按照“电商企业名单包”【文尾资料包领取】——里面分门别类列了综合电商(头部/腰部)、直播电商(MCN/品牌自播)、垂直电商(各细分赛道Top50)、跨境电商(出海品牌/服务商)的企业名单,每个企业都标注了“业务阶段”(扩张期/稳定期)、“核心需求”(比如某跨境电商正在招中东市场负责人)、“薪资范围”(方便跟候选人报价)。

操作技巧:
3、挖“隐藏人才池”,别只盯着招聘软件
很多人以为找电商人才只能去BOSS直聘、猎聘,其实好多人都在“隐形池子里”——比如:
竞品公司离职员工:电商行业人员流动大,很多候选人离职后会在朋友圈、脉脉发“寻找机会”,主动联系他们(注意别太功利,先聊聊行业看法)。
垂直社区/论坛:派代网(电商人聚集地)、知乎“电商话题”、抖音电商学习中心(里面有大量运营分享),在这些地方潜水,经常能挖到“有干货但不爱跳槽”的资深人士。
行业展会/沙龙:比如中国跨境电商博览会、直播电商大会,现场能接触到很多企业负责人,递张名片聊两句,比线上沟通更直接。
真实案例:去年我们平台帮一家跨境服务商找“东南亚市场运营”,在脉脉刷到个候选人是某大卖的印尼站负责人,已经离职但没更新简历。猎头主动私信他,聊了聊他对东南亚市场的看法(他说“现在Shopee流量下滑,得转向TikTok Shop”),刚好是我们客户需要的经验,一周就签了。
4、沟通时“说行话”,别当“门外汉”
电商人最反感什么?跟不懂行的猎头聊专业术语——你说“GPM”(千次观看成交额),他得解释;你说“UV价值”(访客平均价值),他又得解释。一来二去,候选人对你就没了兴趣。
沟通技巧:
提前背“行业黑话”:比如“起号”(从0到1把直播间做起来)、“坑位费”(主播带货的固定费用)、“动销率”(有销量的SKU占比),这些词在直播电商里天天说,你得信手拈来。
问“结果导向”的问题:别问“你做过运营吗?”要问“你之前带的直播间,从开播到稳定日销10万,用了多久?关键做了哪些动作?” 别问“你会选品吗?”要问“你最近选的一个爆品,是怎么从市场趋势、竞品分析、用户反馈里挑出来的?”
聊“行业痛点”:比如跟跨境电商候选人聊“现在欧洲VAT查得严,你们公司是怎么应对的?”跟直播候选人聊“现在观众审美疲劳,直播间流量下滑,你觉得怎么破局?” 能聊到点子上的人,才可能是“对的人”。

写在最后:电商行业,现在冲正当时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想告诉大家:电商行业不是“红海”,而是“蓝海”——它变化快、需求大、人才贵,但对懂行的猎头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
下次跟候选人聊电商,可以打开智乐聘的“电商企业名单包”,背几个“GPM”“起号”“UV价值”的黑话,再聊聊“东南亚市场VAT怎么应对”“直播间流量下滑怎么破局”——你会发现,候选人看你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彩蛋:对于大厂的亲切别称,你都知道多少呢?
阿里-福报厂/猫厂
网易-养猪场
小米-粮厂
美团-开水团
更多的大厂“外号”可以在文尾的资料包里了解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