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这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市场,常驻人口约1.46亿,潜在消费力依然不可忽视。加上中俄长期关系稳固,中国已成为俄罗斯第三大投资来源国,为双方贸易合作提供坚实基础。所以俄罗斯在全球新兴市场中,成为中国企业全球化不可忽视的关键增量市场。而这些企业,已经在俄罗斯布局已久:
华为:在美国zc下,华为将俄罗斯作为5G设备出口核心市场,2025年市占率达42%;
小米:小米通过本地化生产避开关税壁垒,其俄罗斯工厂年产能突破500万台,成为东欧最大智能手机生产基地;
长城汽车:2025年在俄销量达12万辆,是2021年的6倍,其图拉工厂生产的哈弗车型,70%销往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欧亚经济联盟国家;
中石油:中石油在亚马尔的LNG项目,将俄罗斯天然气与中国装备制造结合,产品通过北极航道直供欧洲;
中粮集团:中粮集团在远东地区的农业合作,则构建起"俄罗斯耕地-中国资本-东南亚市场"的跨境产业链……
今年初,智乐聘就接到国内某大型制造企业的俄罗斯需求。
一、企业招聘背景
为抢占俄罗斯及中亚市场,这家大型企业决定在莫斯科设立区域分公司。前期筹备阶段就是整个职能团队从0-1的招聘,包括:俄罗斯财务经理、俄罗斯人力负责人等,但由于俄罗斯市场的独特性,项目开启后迟迟没有合适的人选出现,所以企业选择和智乐聘合作。
智乐聘欧洲事业部马上搭建专属项目组进行核心交付,前期项目快速启动并在5天内,邀约智乐聘的俄罗斯本地猎头进行寻访,但在初期沟通中,发现画像相对比较模糊。企业先后考虑过国内人选外派、俄罗斯本地人选,但马上发现一系列问题:
1、人才寻访渠道有限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俄罗斯本地招聘已经与国际脱轨,领英、Facebook、WhatsApp等职场软件/社交软件都不是主流,甚至无法使用。所以很多本地人选的寻访,只能依靠本地渠道去获取。

2、职能岗位面临的本地人才信任与适配难题
这家公司最初通过莫斯科招聘网站找财务,面试的 5 位本地候选人里,3 人仅熟悉俄罗斯本土企业财务流程,看不懂中资企业的合并报表逻辑;剩下 2 人有跨国企业经验,却对中资企业财务管控力度存疑
3、人才市场的稀缺
俄罗斯优质财务人才多集中在能源(石油、天然气)和金融行业,愿意投身制造业的比较少,再加上俄罗斯实行联邦税与地方税分层管理,企业所得税、增值税(ВАТ)申报规则与国内差异极大,候选入职后需要人选协助0-1搭建合规的财务体系和财务系统,并处理做好账务工作以及报告和税务申报等。
很多候选都认为是极大挑战
4、语言能力的大问题
企业需要人选同时掌握中文+俄语,这首先pass了很多只会英文的优质财务候选,以及俄罗斯本地企业的外籍。
二、智乐聘的靶向破局
接触到多名候选后,结合企业的诉求,智乐聘欧洲事业部马上联系企业的人力负责人,线上沟通和校对画像。并跟企业国际财务负责人细聊,了解到企业更深度的用人诉求后,整理新的猎头寻访方案:
1、定向锁定中资永居人群,挖猎中资圈层
重点筛选有永居身份的 —— 比如小米俄罗斯分公司、三一重工莫斯科、中兴通讯、华为、海尔、美的、长安汽车等企业的财务岗,重点挖掘长期驻俄 + 已拿永居的人选,这些公司的财务既懂中资逻辑,又熟悉俄罗斯规则。都和这家公司的制造型业务有共通性。
2、被动候选人激活
针对能源行业里有制造业背景的财务人才(比如曾在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下属的机械制造子公司任职的),猎头主动沟通 —— 不是单纯挖人,而是展示这家企业的全球布局,并沟通到更长远的职场成长空间;同时打消合规顾虑
经过细致的校对以后,历经15天寻访,智乐聘推给这家公司推荐了17位候选人, 其中面试5人,最终企业offer一人,目前人选已经入职过保,并协助企业搭建分公司中。
财务岗位其实在出海中,往往担负着更重的担子,要懂本地规则、通中资逻辑、能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在俄罗斯这样税制复杂、外汇管控严的市场,这类人选更能帮中企规模风险,为中企出海财务问题保驾护航。
项目的快速交付,也加强了企业与智乐聘的合作关系,又陆续开放了南美、中东等区域的职能岗位负责人。智乐聘一直贯彻从0-1陪伴中企出海,陪伴式和企业共同面对海外招聘问题,并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如您也有海外招聘难题,欢迎来智乐聘聊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