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智联招聘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联合推出CIER(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反映就业市场的整体走势。该指标通过不同行业、城市职位供需指标的动态变化,来反映就业市场上职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例的变化,从而起到监测中国就业市场景气程度以及就业信心的作用。
CIER指数以1为分水岭,指数大于1时,表明劳动力市场中企业劳动力需求多于供给,就业市场竞争趋于缓和,就业市场景气程度高,就业信心较高。指数越大则就业市场的景气程度越高。当CIER指数小于1时,说明就业市场竞争趋于激烈,就业市场景气程度低,就业信心偏低。CIER指数将是最具参考价值的劳动力市场大数据。
2015年Q3就业市场景气指数环比下滑
从CIER指数可以看出,2011年至2014年底,就业市场整体的就业形势逐步好转,由于企业需求增长幅度高于人才供给,就业市场景气指数明显上升。2015年第一季度达到历史最高点为2.46。随后,2015年二季度就业市场景气指数出现下降,为2.03。三季度继续下降至1.96。
新兴服务业就业形势乐观 传统制造业就业形势差
通过观察46个行业2015年第三季度CIER指数,可列出就业景气最高和最低的行业排名。可以看出,2015年第三季度各行业的CIER指数差异较大,CIER指数最大的行业为最小的行业的12倍。在就业形势较好的行业中,CIER指数均高于2.5,表明在这些行业中对于招聘的需求远大于当前的人才供给;就业形势较差的行业中CIER指数均小于1,表明在这些行业中求职人数要远高于招聘需求人数。
中国就业研究所认为,造成CIER指数差异的原因有一定的区别,在CIER指数较高的行业中,如:互联网/电子商务、基金/证券、保险、教育/培训等行业,这些多属于金融业和互联网相关的新兴服务性行业,在大数据和“互联网+”兴起的背景下,对于相关人才的需求量较高,然而符合条件的人才数量有限,因此就业竞争压力相对较小,就业形势较好。
而在就业形势较差的行业中,如:会计/审计、能源/矿产、航空/航天和租赁服务等,这些行业涉及传统加工制造行业和传统服务业,经过劳动力市场的长期积累人才的存量以及供给较多,由于劳动力市场的招聘需求有限,因此造成较大的求职竞争压力,就业形势相对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