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4年底至今,智能手机配件和代工行业的倒闭现象接二连三上演:2014年底,台湾胜华科技在华3家大型手机面板制造商均宣告倒闭;同年底,东莞奥思睿老板欠债1.1亿元跑路;2015年1月,东莞手机制造商兆信通信老板因企业倒闭遭到供应商围堵而自杀;9月8日,深圳鸿楷兴塑胶制品亦宣布倒闭,欠下的3500万元供应商货款至今没有解决途径。

进入10月份,手机配件代工行业的倒闭潮仍在加剧蔓延。继福昌之后,近日又有两家知名手机零配件生产商被迫关门:位于深圳的中显微集团和位于惠州的创仕科技。市场消息称,中显微共欠下6亿元债务,创仕科技则高达10亿元。
在手机代工行业,深圳中显微电子有中国山寨手机鼻祖之称,其主营产品为触摸屏,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触摸屏电脑和掌上电脑,倒闭前在深圳和安徽黄山均设有生产基地;惠州创仕科技在业界名声更响亮,作为广东省制造业百强之一,其2015年年初因欠债10亿元被迫停产的消息轰动一时,最终通过供应商重组公司和债务融资的方式恢复了生产,想不到撑不到一年,仍然难以摆脱破产的命运。
“在手机代工和配件行业,现在几乎每隔两三天就有企业关门倒闭,而这很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使下游供应商资金链断裂从而带来更大规模的行业倒闭潮。”上述深圳电子企业总经理告诉记者,智能手机行业的产业链危机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就已经有所显现,只不过现在形势已经更加严峻。
大多数行业人士将此行业悲剧归因于2013年智能手机市场井喷的后遗症。工信部的监测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全年,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了8.2%,只有3.89亿部,上市智能手机新机型1659款,也同比下降27.5%,智能手机的销售量创下近年来最缓慢的增长速度。
然而,不少智能手机厂商对2014年的智能手机市场维持了继续增长的错误判断,导致库存积压严重,作为上游供应链的配件商以及代工企业为此受到严重拖累。
知名国际调查机构Gartner发布的最新数据表明,2015年国内的智能手机市场恐怕仍然不会有大的改观,今年二季度国内智能手机的销量仍然出现了4%的同比下滑,即使展望全球,今年智能手机的销量增速也已跌至201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这或许意味着,智能手机产业链企业的优胜劣汰调整仍将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