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众多制造企业不断引入智能化生产设备,生产线上逐渐从普通的机器操作员渐渐替换成能对智能装备进行日常维护、组装和绘制设计图的技术人员。为了适应公司的用工新需求,许多工人选择报读技术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现正有越来越多的普通工人,在此轮“机器换人”热潮里朝着高级技工转变。

今年前三季度,中山工业技改投资大幅增长83.4%。大批企业通过“机器换人”的方式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在生产效益,产品品质上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然而,众多企业在“机器换人”的同时,不得不面对另外一个问题:谁来操作这些“机器人”?
在一条全自动生产线上,机械手有规律地抓起一块块毛料,不断放到机器中剪切。随后,又有一个机械手将剪切好的毛料拿起,运往下一个节点接受自动电焊机的焊接……随着一个个加工工艺在生产线上的自动完成,一个完整的产品在没有人工的参与下就这样出炉了。
这样一个全自动化生产场景,出现在中山西区的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内。正是得益于生产线上的智能化改造,近几年大洋电机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产量增加了3倍多,人数却只有原先的60%。如果不是用机器来替换人,按原来的效率来生产同样数量的产品,至少需要3万人以上。”谈到“机器换人”带来的效益提升,大洋电机副总裁晏展华满是兴奋。
伴随着“机器换人”的深入推进,众多企业在用工上遭遇了新的难题。
在进入中山之后,硕泰科技的总经理张帆已经累计走访了200余家当地企业。据张帆了解,目前中山很多企业都已经购入了自动化设备,实现了自动化生产。但因为生产不规范、缺乏能提供日常维护的技工,有一些企业即使拥有智能化机器,也不能实现智能化生产。“甚至有企业引入机器后,使用没几天就出现机器故障。”张帆说。
张帆认为,目前很多企业在投入技术改造的过程中,对技工的需求缺口正逐步扩大。而中山企业所普遍欠缺的,主要是能对机器进行保养、维护的技术工人。
在劳动密集型产业长期出现用工紧缺、无法继续依赖人口红利的今天,用机器来替代人力工作显得相当迫切。但“机器换人”解决了民工荒的问题,却也为企业带来了技工荒。
专家认为,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是因为招不到人,希望通过机器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并填补用工空缺。而在不断提高机械化水平的同时,却依然要面对熟练的高级技工的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