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制造2025》,强调要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以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推进10大领域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打造中国制造业升级版。
《中国制造2025》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实现工业化,这是第一个百年目标;到2050年,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迈入世界工业强国的前列。由此,工业肩负着两个百年目标的重任。
从国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制造业仍处在“大而不强”的境遇。主要原因包括自主创新能力较差,产品质量问题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资源效率利用较低等方面。但无论是从现行国家,还是从我国自身角度来看,工业化在历史进程中的支撑作用与主导地位不会改变。
《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在于创新驱动与转型升级,而创新的核心与关键在于人。技术型人才的紧缺,正是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所不容忽视的一大弱点。
缺乏优秀的技术型人才,即使有再好的理论体系支撑也难以将设计想法转化为现实。有鉴于此,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必须要将培养优秀工程技术人才作为中长期战略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放眼全球,在制造业领域,有诸如德国西门子、美国通用等众多顶尖企业的牵头。这些企业既是解决方案的提供者,也是先进技术的应用市场。目前中国尚没有实力如此强劲的企业。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五到十年,我们将有望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与世界舞台上的同类企业同台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