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机器人可以从事打扫客厅卫生以及组装零部件等体力工作,而人工智能的发展则意味着计算机的“思考”能力将不断加强,机器人进而可以承担一些以前需要人类进行判断的分析类工作。
英国《卫报》援引最新的研究结果报道称,随着机器人逐步接管人类的各种工作,其引发的“机器人革命”将在未来二十年改变全球经济,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但同时也将加剧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在一份300页的报告中,投资银行美国美林银行(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的分析师就最新研究成果展望了他们心目中第四次工业革命将带来的影响。
报告的作者指出:“我们正在面临一场变革,这将改变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式。颠覆性技术创新的步伐在近几年已经从直线型转变为抛物线模式。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每个行业,并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
报告援引牛津大学的研究成果称,这场革命将导致未来二十年有35%的英国工人和47%的美国工人面临被科技取代的风险。此外,这些失业可能集中在收入阶层的底层。
报告指出,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逐渐接管人类工作导致的主要风险在于可能进一步增加劳动力的两极分化,这种情况对于低收入的岗位尤其明显,例如服务性质工作,并使得处于中等收入的体力劳动岗位空心化。
在最为先进的制造行业,例如日本汽车生产商,机器人已经可以在无需监管下不间断工作30天。虽然通过向低成本经济体外包制造工作可以最多节省65%的劳动力成本,但用机器人取代人类,劳动力成本可最高节省90%。
目前,全球范围平均每10000个劳动力中有66台机器人。不过,在高度自动化生产的日本汽车制造行业中,同等数量劳动力中,机器人则占了1520台。
不仅是流水线这类低技术含量的工种可能被取代,麦肯锡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在2013年发布的一份报告还指出,当计算机接管了分析消费者信用评级和提供金融咨询这类知识密集型工作后,全球薪酬成本最高将减少9万亿美元。
对机器人崛起持积极态度的支持者认为,他们进行的工作可以避免人类在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报告还列举出,法官们往往在临近午餐时间时更加严厉,而在餐后却表现得更加宽容。